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遥远的温州鼓词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日经过北京木樨园被称为“浙江村”的一拥挤杂乱的胡同,一阵丁丁冬冬的温州鼓词声钻进耳朵,驻步聆听直至忘情。同行的北京朋友面面相觑,他们哪里能明白那时的我心潮汹涌思绪飞回儿时……
    大约从五六岁开始,晚饭后就会跟随父母来到“词场”听鼓词,那个时候稀有玩具、也没有电视,一日劳作之后,去听鼓词是大人们最好的休闲。小孩们跟去,只是为了在跑跑闹闹后得到一些小摊上的零食,然后玩一会便回去。这时,鼓词也会从“开场”中转进“正本”,我是孩子中剩下的唯一。
    我们家住白楼,与郑桥相邻,我的第一个词场就是在郑桥一桥头,一棵有年头的大榕树树枝上吊着一盏白炽灯,树下搭起一个小小台子,“唱词先生”(因那时几乎都是男性,后来才有女先生)高高坐在台上,琴、鼓一左一右摆在先生的正前方,左手执板右手执弓,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那根像筷子的敲琴打鼓的是否叫做“弓”。
    萤火虫成群地绕着那盏灯飞舞着,老人们摇动着大蒲扇,偶尔还夹杂着拍打蚊子的巴掌声,有贪听的年轻妈妈怀里搂着入睡的小孩或笑或流泪着……
    我年龄小个子小当然会坐在最前面,大家都熟悉了我这个小小听众,知道不像其他孩子会捣乱,就没人轰我了。
    在那棵榕树下,我知道了许多的才子佳人,听了其实也不懂的汉风唐韵,岳飞的铮铮铁骨懂得去鼓掌,杨家满门忠烈我也会为之洒下幼稚的眼泪,在那棵榕树下,我知道了许多的古今……
    也许这是对我最初的熏陶吧,从一上学,语文成了最爱,后来又爱上历史。
    长大了,从营楼小学转至市区小高桥小学,与学校围墙一步之隔就有一词场,是座能挤百来人的平房,那里条件就好了许多,有了电风扇有了扩音器,风雨都挡在了外面。
    课间十分钟,我总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去听词,每每太专心而听不见上课的铃响,直至同学或老师亲自出现在小小的门口才慌慌离去。
    上初中了,每周三下午“温州人民广播电台”会播一小时的温州鼓词,如在家最好,不在就交待母亲把内容帮我录下来,在反复听的过程中逐字记录下来,就这样我会一字不漏地听许多鼓词,绝不亚于现在的疯狂追星族。正统、苍凉的阮世池、风流倜傥的丁凌生、婉约柔美的黄美琴等等各大流派我都喜欢,青春年少时,从鼓词里不仅学到故事情节,我还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
    那时候,温州的榕树很多,常常背着书包骑车经过大街小巷,很多榕树下传来的古词吟唱对我而言就是天籁之音……
    随着熟悉的琴声,我抛下朋友进入小屋,原来是VCD在播放,画面里的“女先生”光鲜漂亮,背景布置也很好,可我怎么看就怎么悲伤起来。
    温州的榕树越来越少了,榕树下的词场更是成了遥远的记忆,摩天高楼接踵而起,富裕了的人们或歪或躺在家中就能听到鼓词,一如那些不知是否虔诚的佛教徒,用声、光、电来敬拜他们的佛祖,这高科技与古老的文化就这样一劳永逸地结合着……
    哦,我深爱的温州鼓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