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连台本戏? 所谓连台本戏,就相当于现代的电视连续剧,是需要接连几天才能演完的整本大戏。最近我们能在舞台上看到的最著名的连台本戏,就是白先勇先生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要连续三天才能演完。 连台本戏在京剧繁荣鼎盛的时期是非常流行的。四大徽班中的三庆班就常常上演连台本戏,如《三国志》,由“马跳檀溪”到“战长沙”,是整本大戏;四喜班有八本《施公案》、八本《雁门关》和四本《永庆升平》等。此外,著名的连台本戏还有《济公传》、《西游记》、《封神榜》、《狸猫换太子》等。《狸猫换太子》前几年也曾经复排过,由麒派老生陈少云扮演陈琳,作为新编连台本戏上演,如今已成为上海京剧院的代表剧目了。但是总体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欣赏习惯的变化,连台本戏的演出状况基本上是今不如昔了。 什么叫打炮戏? 演员到一个新的地方演出,前两三天演出的剧目,被称为打炮戏,大约是取大炮一响、一鸣惊人的意思。 著名的剧评家丁秉先生曾著文《金少山在北平》,其中专立一章曰“抵平四场打炮戏”,特别记录这位“十全大净”的打炮戏。据丁先生回忆:“金少山是在(民国)二十六年一月(丙子年腊尾)回到北平的”,打炮戏安排在二月十四日(旧历丁丑年正月初五日)开演,这一天“贴出金少山、周瑞安、王福山的头二本《连环套》,自行围射猎,坐寨盗马起,到盗钩下山完”。第二天的剧目是金少山、李多奎的《遇后龙袍》。这两天的打炮戏,受到北京观众的欢迎,丁秉先生还为天津《大公报》写了报导,主标题是《金少山演出盛况》,副标题是——“遇皇后打龙袍黄钟大吕,盗御马连环套痛快淋漓”,可以说金少山初到北京,一炮而响、一炮而红了。演员都会选择自己拿手的、擅演的剧目作为打炮戏。 梅兰芳先生在民国二年(1913)刚满二十岁时,初到上海,在丹桂第一舞台演出。《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记载:“头三天的打炮戏码,我们是这样拟定的。第一日《彩楼配》、《朱砂痣》;第二日《玉堂春》、《取成都》;第三日《武家坡》。”当然也是一炮而红,在上海立住了脚。 什么叫对台戏? 两个演员、两个班社或者说两个剧团,实力相当,在同样的时期,相近的地点进行演出,争一时之长短胜负,就叫演对台戏。 行当相同而又实力相近的演员之间的竞争是屡见不鲜的。京剧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对台戏,自然也不少。比如著名的“梅程之争”,就是梅兰芳和程砚秋两位旦角大师的对台戏。据丁秉先生的《菊坛旧闻录》记载:“民国三十五年,梅程在上海又对垒了一次。梅在中国大戏院,配角有杨宝森、俞振飞、姜妙香等;程砚秋在天蟾大舞台,配角有谭富英、叶盛兰等,双方阵容都极为硬整,两戏院打对台。”这样的对台戏,是两个演员之间艺术水平的竞争,不失为一段佳话,而且还能给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纷呈的演出,所以观众们也是乐见其争的。 ——摘自《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