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独具特色民勤小曲子戏 沙乡人飘移的文化记忆(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根植心灵的热闹
    8月28日晚8点,民勤县城广场的“夏日广场周周乐”活动照常举行,但与前几次不同,听说是小曲演出,很多老人早早就拿着板凳等着了。这次演出单位是北关社区和谐艺术团。
    按照安排,应该唱到10点。9点多的时候,很多上完晚自习回家的学生也围了过来,一个劲地喊:“再来一个!”“最后又加演了近一个小时,剧目都没有重复。”甄菊琴说。
    今年63岁的甄菊琴小时候一直“好玩好闹”,退休后就加入了县城老年人艺术团,和谐艺术团成立后,爱唱小曲的甄菊琴把自己住的平房院子腾出来专门练戏。
    人多时在甄菊琴的院子里练戏,人少时就在杨立刚的门房里。狭小的门房里,二胡、板胡、三弦歪歪扭扭地挂在墙壁的钉子上,地上摆着四张凳子。演奏的人一般坐在床上,演唱者站在地上,狭小的空间让他们充满乐趣。
    杨立刚原先是东坝镇的农民,6年前在城里找到了现在这份给县广播局家属院看门的差事,小时候曾断断续续地跟着著名小曲戏艺人高培阁学过几天动作。是唱家,也拉三弦,“杨爷的三弦在城里都是数一数二的。”韩忠国说。
    和杨立刚一样,团里的很多人小时候在农村学过一些唱法和演奏技巧。拉板胡的张振民今年63岁,1997年在民勤县百货公司内退后练起了小曲,但他1962年在夹河乡农村的时候就学过唱法。66岁的赵玉民在镇上做语文和音乐老师时就擅长扬琴和二胡。
    赵惠兰是韩忠国的妻子,以前没学过小曲。但在韩忠国的带动下,2007年演唱队成立后,赵惠兰也喜欢上了小曲子戏,被大家称为“后起之秀”。
    48岁的张建萍是艺术团最年轻的唱家,经常领着3岁的孙子过来。韩忠国说,这孩子经常会随着大家的音乐节奏做动作,将来是个唱小曲的好苗子。
    和谐艺术团的前身是“夕阳红”健身队,1996年更名为中老年健身队。韩忠国退休后接管,在2007年更名为和谐艺术团,在原先健身队基础上增加了秧歌队、文艺演出队两个分队。70人左右的艺术团,表演戏曲的有18人,乐器9人。韩忠国说,参加的人很多年龄为五六十岁,都曾经有小曲的基础,又多是退休的年龄。“每天早晨有早操,傍晚忙完家里的活,就过来一起唱着热闹一下。”
    民勤县文化馆副馆长何永宝说,类似的艺术社团在民勤县城已超过了10家。
    飘移的文化
    “这么难听。”彭宝瑞等人正在演唱,门前走过的一名女孩嘟哝道。“如今听到与乡音相连的小曲,会有一种故乡的感觉。”邱玺玉是民勤县三雷镇人,现在是兰州大学物理学院硕博连读的研究生,他说自己现在对民勤小曲子戏发生了“感情飘移”。小时候,邱玺玉曾跟着村里的大人在过年耍社火时学过几句小曲,他说正月里会有外村的戏班到他们村来搭台演出,自己也会去看,但只是凑热闹。
    “这是一个文化多元和文化贫困并存的时代,现代社会的快餐式消费创造了浮躁的文化氛围。”戏剧理论家王正强说,民间文化的渗透性很强,会持久地融入当地每一个人的性格、精神和骨血之中。在年轻一代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随着文化素养和艺术鉴别力的提高,可能会“勾连起故乡思恋和对生存根基的历史记忆”,传统文化依然会有自己的魅力。
    然而,近年来民勤小曲子戏演员的飘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很多青壮年和表演骨干都去了外地经商或打工,有一部分戏曲团体就因缺角而被迫解散了。彭宝瑞很惋惜地说,现在很多唱家的功力不够,和他合作过的很多唱家都经商去了,“现在是市场经济,不能因为唱戏把人家生意耽误了。”
    与此同时,民风的变化也使小曲子戏的观众发生了飘移。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形成,新一代民勤人的生存土壤也发生了变化,文化认同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柯杨认为,传统文化本身是农耕文化的体现,如不积极保护,城市化过程会导致民勤小曲子戏像风一样在民间飘散。
    影视的冲击也是民勤小曲子戏观众飘移的一大因素,在兰州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所长赵建新看来,传统戏剧已走过了它的辉煌时期,但影视和戏剧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表演一个故事,只是形式和载体不同,在此意义上,影视是戏剧的亚种。“民勤小曲子戏是民俗文化,得顺着民俗走。”王正强说。(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