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是世界的,但首先是民族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各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状态、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及语言诸方面不同,也就使得民歌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那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扑面而来,作者们就像一个个能织善绣的能工巧匠,从生活中抽出各色彩线,将各地区壮伟的自然景物、古朴的民情风俗同生活中各种人物、故事巧妙地拧在一起,绣出了一幅幅既生动感人、又风趣诙谐的金匾。每一幅金匾都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情调和色彩。其中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味具有一种特殊的美的魅力,一下就将人引入它所描写的生活之中,使我们仿佛饱览各地风光,不禁心旷神怡,耳目为之一新。不同民族的生活土壤,孕育着自己民族的艺术,而艺术的真正含义应是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结合。世界上没有比民族更具有地方色彩和情调的艺术了。 哈萨克和藏族放牧生活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留下美丽动人的源泉。被誉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歌音乐家王洛宾,一次,他和作者萧军、萧红等人结伴前往西北旅行,因为连日大雨,使他们一行受阻,在六盘山的一间客栈住院下。就在那儿,王洛宾初次接触到了西北最原始的山歌。唱山歌“花儿”的女老板,有一个美丽的绰号,叫做“五朵梅”。他被“五朵梅”征服了,被这美妙的“花儿”征服了。 1941年,导演郑群里去青海拍摄一部电影,邀请王洛宾参加演出,他们一行人来到了青海湖畔。 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户长的女儿卓玛,扮演剧中的牧羊女。 王洛宾穿上了藏袍,跟卓玛赶羊群。王洛宾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的生活。 卓玛是一个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鲜花,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衬着粗粗的辫子。金丝镶边的彩色藏袍,包裹着她健美的身躯。 导演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马上,王洛宾起初很拘谨,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卓玛却突然纵马狂奔,王洛宾本能地抱住了卓玛的腰身。他们在草原上狂奔了许久,才收紧缰绳,在草原上踯躅…… 黄昏牧归,卓玛将羊群轻轻点拨入栏,王洛宾痴痴地看着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玛。卓玛回转身,羞红的脸深情地望着他。卓玛眼里闪动着火花。举起手中的牧鞭,轻轻打在王洛宾身上,然后返身走了。 王洛宾呆呆地站在栅栏边,痴痴地望着消失在夜夜幕是的卓玛,轻抚着被卓玛打过的地方。这个美丽而又奔放的藏族姑娘,给他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一鞭。 深夜,王洛宾徘徊在卓玛父亲的帐房外,毡窗落了下来,将那千户长的女儿和这位汉族音乐家分隔在两个世界。 第二天清晨电影队离开了青海湖,卓玛和她的父亲骑了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一个山坡上,才停住了脚。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地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驼铃呵咚,王洛宾心中的情感,化为歌声,唱了出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愿她每天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