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甘肃临泽农民“麦秆”成画 痴迷创作仍未婚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新网兰州4月1日电 (王晓霞 崔琳)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麦秆,经过他的双手跃然入画,成为一幅幅高雅的艺术品……现年32岁的刘文虎出生在甘肃张掖临泽县一户普通农家,他将麦秆画与油画巧妙结合,诠释着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 
    记者日前在刘文虎的创作室看到,四周的墙壁被一幅幅麦秆油画挂得满满当当。“这幅临摹自著名画家何家英的《秋冥》,原料是麦秆和秋天的落叶,这幅叫《穿越孤独》、这幅叫《衣食父母》……”面对自己的作品,刘文虎如数家珍,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创作历程。
    刘文虎家中有兄妹三人,他初中毕业后正赶上哥哥成家,由于家庭困难,刘文虎便辍学外出打工。看到同龄人上高中、考大学,自己却辍学在外打工,苦闷之余,自幼喜欢的绘画艺术成为他当时唯一的精神寄托。
    2000年,刘文虎揣着自己打工积攒的积蓄前往陕西西安寻求专业绘画培训。刘文虎回忆称,当时为了省钱,他晚上在当地最便宜的招待所内临摹作画,次日白天拿着作品去找老师指导。就这样,从一开始的素描、水粉画到后来的国画、油画,刘文虎通过临摹作品、接受短期培训、找人指导等方式,一步一步地迈向绘画艺术的殿堂。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文虎在西安书院门步行街看到了出售的麦秆画。他不禁想:稀松平常的麦秆也能入画?家乡种小麦,这样原料处处都有,自己何不试着用麦秆作画、将麦杆画和油画艺术完美结合呢?
    这一试,刘文虎便沉迷其中。他把收集的麦秆用裁纸刀从中间划开、开火蒸片刻、用熨斗烫平,再根据需要裁剪后粘贴在白板上,最后装裱。经蒸、煮、浸、剖、刮、碾、贴、剪、烫、粘贴、组合等十几道工序,简单的原料加上刘文虎扎实的绘画功底,快则五六天,慢则几个月,一幅栩栩如生的麦秆油画便创作完成。
    乡村老农、藏族姑娘、花鸟鱼虫……这些无一不是刘文虎灵感的来源。因姓名中有一“虎”字,刘文虎犹爱作“虎”,其以“虎”为主题创作的麦秆油画更是惟妙惟肖。
    一直到今日,刘文虎依然清晰地记着自己售出的第一幅作品,那是一幅以牡丹为主题的麦秆油画。“尽管作品仅以200元的价钱出售,可我的麦秆画终于得到了他人的认可,这着实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刘文虎坦言。
    追求艺术必须得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每年的时间,都被刘文虎分为两半:上半年打工挣钱,下半年闭门作画。与此同时,刘文虎还积极联系代销点,争取使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认识与喜爱。
    痴迷创作的刘文虎至今未婚,这也成为父母的一块心病。然而,他目前想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麦杆油画。“我要办个人的麦秆画展,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我还要有自己的加工团队,把麦秆油画做成一项文化产业!”他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