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秀云为大家讲解剪纸技巧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巧报镇前巧报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她叫钱秀云,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剪纸艺术大赛并获得多种奖励,赛罕区文化馆为她颁发了“剪纸世家”的牌匾,她将民间剪纸艺术,从她母亲那里传承下来,又把她手中多年来积累的剪纸经验和手法传了下去,传给了她的女儿和徒弟们。 母亲启蒙 剪啥像啥 1964年,钱秀云出生在呼和浩特市攸攸板镇段家窑村,从小生活在山沟沟里, 没见过大世面。母亲心灵手巧,每到春节糊窗花的时候,就买上硬红纸,用剪子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帖在窗户上、门上、水瓮上、灯笼上,给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带来了欢庆的气氛。钱秀云从小就受到熏陶,打开了一扇艺术之窗,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剪纸的种子。 9岁时钱秀云就开始剪纸了 。因买不起红纸,就用书本纸、烟盒纸剪。当一幅活灵活现的《猫》呈现在母亲面前时,她不敢相信这就是女儿的作品。 之后,钱秀云除了做好作业、温习功课外,把剪纸作为她的课余作业。上了初中以后,她开始剪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有“龙凤呈祥”、“喜鹊登梅”等。后来村里人都知道了她剪啥像啥,专门找上门来让她剪。在结婚出嫁的时候,她为自己剪了大红“喜”字。秀云的剪纸爱好,成了她一生追求的事业。 婆媳同学 远近闻名 1991年,赛罕区文化馆举办“剪纸艺术培训班”。当时钱秀云和前巧报村农民张顺利刚刚结婚,婆婆也是一个剪纸爱好者,这年婆媳俩一起参加了“剪纸艺术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呼和浩特市美协主席燕亮和原郊区美术创作辅导老师翟国良的热情鼓励和手法技巧上的指点,对她有很大的帮助,使她的剪纸创作产生了飞跃。 钱秀云的剪纸深受北方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自然活泼,清晰明快,简约淡雅、细腻饱满,主题鲜明、热情奔放的艺术境界受到国内外剪纸界的关注。2002年,在呼市博物馆举办的剪纸展览中,展出了钱秀云一家创作的《大窗花》作品,特别引人注目。一套《大窗花》共60多幅作品,由钱秀云、婆婆、女儿共同完成,这一剪纸作品,属于传统的“民风民俗”,构图简洁,构思奇妙,互为支撑,又能独立,60多个精美图案组合,浑然一体,画面生动,被乌兰夫纪念馆永久收藏。 2004年,她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获全国剪纸艺术邀请赛铜奖;同年,《龙凤呈祥》等十幅剪纸作品被华夏剪纸博物馆永久收藏。2006年8月,《十二生肖》剪纸作品获和林格尔举办的“蒙牛情”第二届(和林格尔)国际剪纸艺术节铜奖;2006年,剪纸作品《一马当先》获杭州首届国际剪纸艺术节优秀奖,作品被永久收藏;2007年,《请到草原来》作品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届国际(武汉)剪纸艺术博览会大赛中获得铜奖。 2006年8月,钱秀云被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特别授予“国际二级剪纸艺术家”称号,并且被吸收为中国国际剪纸协会和内蒙古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业有所成 教徒传艺 艺无止境,贵在传承。2002年,钱秀云在首府城区繁华地带,租了一间店铺,开起了剪纸专营店,开始收徒传艺,出售作品,现剪现卖,这是她为剪纸事业发展探索的新路。在她新开的店铺里,展出了上百幅剪纸作品,这是她多年来创作的所有家当。每一幅作品,如同她的儿女一样,都倾注了心血;每一幅作品,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牡丹龙凤,无不寄托着她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被文人墨客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剪纸作品,悬挂在店铺的正中,是镇店之宝,被“乡村炊烟”的老板相中,以高价购走,被镶嵌在迎街饭店的橱窗内。一幅《富贵牡丹》中间加“福”字的作品,被美国游客买走,带回国作为纪念品赠送朋友,还有的作品被日本朋友收藏。 钱秀云前后共收徒80多名,张宇娜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她创作的作品,在江苏国际剪纸艺术博览会上获得铜奖,本人被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授予“国际三级剪纸艺术家”称号。 现在,钱秀云正处于艺术创作高峰期,她的剪纸作品准备结集出版。赛罕区文化馆将为她个人开辟展室。在文化馆举办剪纸艺术培训班上,钱秀云主讲剪纸,在挖掘、整理、传承、培训上下功夫,以使这朵民间剪纸艺术之花越开越艳,让这一民间文化艺术能够传承下去。 (潘友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