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用绳子记家谱 不管是传说还是事实,“喜利妈妈”的确产生于锡伯族的游牧生活,产生于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据吴吉山介绍,古代锡伯族人过着部落群体集居的生活,以打猎和捕鱼为生。他们没有文字,记一件事情,就在木头上刻个符号。锡伯族盛行祖先崇拜,他们为了传宗接代,也把祖先的辈数刻记在木头上。但是天长日久,记事的木头慢慢腐烂散失,后辈很难记清自己先祖的名称、辈数。后来,人们在劳动实践中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在屋子对角拉一条绳子,在绳索上面挂上不同物件来记录家族里发生的大事件,这样一代接一代从不间断,后辈对自己先祖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在没有文字的年代,喜利妈妈带有结绳记事的作用,是家族繁衍的标记,是锡伯族没有文字时代的家谱。有文字以后,家谱代替了“喜利妈妈”的作用,“喜利妈妈”的形象则被锡伯族人视为保佑子孙后代的神灵而保存下来。 在吴吉山手中展示的喜利妈妈是一条两丈多长的丝绳,名曰“索绳”。“索绳”上系有小弓箭、小靴子、小箭袋、小马桶、小摇车、小扳指、嘎拉哈等,每样东西都是锡伯族人生活用品的代表,而小弓箭表示男儿,家里生长子,两个嘎拉哈之间就添一张小弓箭。布条表示女孩,这一辈人有几个女孩,就有几个布条。箭袋和扳指表示男孩长大以后,成为骑射能手;铜钱表示生活富裕,马桶和木叉等表示丰收;嘎拉哈又称“背式骨”,借“背”字谐音表示辈数,即添一辈人,加一个嘎拉哈。“喜利妈妈”两端用榆木棍绑上,起始的一端称为“老头棍”,末端称为“分支棍”,二者必须都取自独根的小榆树,用来表示“喜利妈妈”就在本姓氏家族里面。 据吴吉山介绍,祭拜喜利妈妈有一整套的流程。在喜利妈妈的生日腊月十六或者过年的时候,由家中男主人将喜利妈妈请出,将索绳拉开,将其从屋内的西北角折返扯到东南角,榆木棍挂在两端的房椽上。摆供品,烧香磕头,直到农历二月二,再将喜利妈妈拢在一起,放回到纸袋里。腊月十六这天,是“喜利妈妈”的生日,锡伯族的民众们为了感谢 “喜利妈妈”一年来的佑护,把“喜利妈妈”请下来,杀太平猪祭祀“喜利妈妈”。 年内生男孩或女孩要在除夕晚上往索绳上拴弓箭或布条。姑娘出嫁要摘下布条,向婆家要一头足120斤以上的公猪,叫领牲,然后请家族人来吃祭肉,给婆家人返回一个猪的后肘。若分家,便另立喜利妈妈,立喜利妈妈,要杀猪宰羊,宴请四方,不论男女老幼,均向喜利妈妈叩头,然后入席就座。 喜利妈妈的制作很有讲究,要请德高望重、儿孙满堂、家道兴隆的老两口或两位老太太来做,而且制作所用的东西,要到本村人口多、辈数全的家户去找,现在,吴吉山夫妇就是祭祀“喜利妈妈”的领头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