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中华遗产》:颜色,这个文化的基因 (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国家地理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了生存和繁衍,人会有同样的行为吗?是的。 
    1930年,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著名的山顶洞人遗址。遗址分上下室,上室为居住用,下室为埋葬用。在下室的三具尸骨四周,撒有赤铁矿粉。为什么要撒红色的粉末?专家认为,远古人首先认定红色有“通神”的作用。在原始人的观念里,有着与血和火一样颜色的赤色,它们之间一定也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按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观点,这叫原始人的“相似率思维”。撒赤色粉,是希望能够让已经冰冷的尸骨,热血重流,死而复生。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这意味着,早在远得我们无法想象的年代,原始人已经会用颜色来表达主观诉求。
    其实这种用颜色表达生命诉求的现象,也出现于距今20万年—3万年的尼安德特人遗址中,这些欧亚大陆的早期智人,同样会用红色的赤铁矿粉涂抹尸体。原始人最初认识世界的方式,想来大致相同。
    不过人不是鸟,人的诉求也不会仅仅停留于对生存和繁衍的解决。人还会关注、寻求对所有未知问题的解答。诸如天地是什么,宇宙如何运转,“我”又是谁。当集团、阶级、阶层逐一出现后,一部分人又想着如何控制社会群体、稳固统治地位、规范行为秩序……于是,有更多的颜色,被人类用以表达日益复杂的内心诉求,被赋以抽象的含义,颜色遂有了文化的内涵。
    放眼全球,分布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一个民族,无一例外的,都有自己的颜色文化。而中华民族独领风骚。何来如此底气?
    这几乎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公式:东方属木,色青;南方属火,色红;西方属金,色白;北方属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五方位、五元素、五原色,它们几乎就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用一个公式,即可统括世界,这样的智慧,只能让人五体投地。
    而接下来的更为精彩:智慧的华夏人,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了阴阳学说,从而创造出一整套完备、成熟并且具有哲学思想的颜色体系——“五色体系”,并用这个体系来指导、规范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以至于一部五色体系,就几乎是一部色彩治国史。
    如果能穿越到古代,你一定会被颜色左右,“五色体系”像一部无形的“色彩法”,无所不在。颜色如何能成法?奥妙在于颜色的等级。至少早自商周,人们便认为,可以直接从大自然提取的五原色,是正色,而用五原色相混而来的颜色,是间色。依此原理,颜色的等级是:正色贵,间色贱。
    周朝是一个礼制完备的时代,统治者处心积虑,希望用一套尊卑有别的制度,来规范、约束各诸侯国及百姓,以稳固其地位。这一诉求,也表达在对颜色的使用上了。接下来的情形便简单了:用正色还是间色,就看你是啥级别。
    周朝把统治阶级分为五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遇见生人,如何识别其地位以免冒犯呢?看他堂前柱子的颜色:天子是朱红色,诸侯用黝黑色,卿大夫为青色,士人黄色。天子佩挂的玉是白玉、诸侯是山玄玉、卿为水苍玉,士子只能佩美石。而系玉的丝带,也有颜色之别。
    用颜色来明贵贱的制度,幸好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而渐趋消亡,但其印记却存留着。比如江南水乡那如诗如画的粉墙黛瓦,便是一种建筑等级的体现。红墙、黄瓦、朱门,那都是统治阶层使用的,而底层百姓,就只能用无彩系的灰、黑、白。东南大学的余雯蔚、周武忠在《五色观与中国传统》一文里说,这决定了中国传统民居朴素的风格。由于古代都城大多置于北方,所以民居越往南,黑白色差就越鲜明。诗情画意原来是一种无奈。
    看来,颜色的基因传承不仅动物有,人类也有。只不过人所传承的是一种文化的基因。它有时会被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