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档案馆征集的马三立演出剧照 相声泰斗为世人留下宝贵财富 ——马三立捐赠档案轶闻 作者:仉如祥 顾永林 文/供图 今年2月11日,是著名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逝世9周年的日子。在马三立80年的艺术实践中,他以含蓄隽永、质朴自然的独特风格在中国曲坛自成一派,蜚声曲坛,被誉为“相声泰斗”和“相声大师”。他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代表作有《吃元宵》《卖挂票》《相面》《买猴》《猜戏名》等。马老在世时,曾将大量档案资料捐赠给天津市档案馆,不但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档案资料,也是曲艺界丰硕的精神财富。 马三立在曲艺界的影响力非常大,在天津更是家喻户晓,故天津市档案馆在开始征集曲艺人物档案之初,就把马三立列入第一个重点征集对象。在做了精心准备后,征集人员联系上了马老,讲明来意后,马老一点架子都没有,非常朴实地说:“我算不上什么名人,但是如果国家需要我的档案资料,你们尽管说,我一定大力支持,全部捐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时他年事已高,不方便亲自搜集档案,就嘱咐儿子帮助工作人员搜集,还叮嘱道:“需要什么,你们尽管挑选。”在征集马老捐赠档案的过程中,他虽已身患重病,很少见人,但是却从来没有拒绝过档案人员的拜访。在马老捐赠的档案中,有200多张照片,为了保证文字说明的准确性,在酷热的夏天,他还亲自一字一句填写照片说明,连儿子都不让插手,写完以后委托儿子马志良送到档案馆。马老对档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可见一斑,着实让人感动。 马老高尚的品质和取得的非凡成就,同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马三立,191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人家庭。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就对相声艺术耳濡目染。母亲在他3岁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而父亲常年在外,年幼的马三立被寄养在叔父家。父亲失业以后,解决全家“吃饭”问题的头等大事,落在了仍在上学的马三立身上。他拜著名相声演员周德山为师,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学艺进步很快。在旧社会,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相声被视为“下九流”的行当,即使是身怀绝技、颇有名气的艺人也是如此,后生吃苦受罪更是常事。为了生存,马三立跑码头、闯关东、几次进京、数度南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划锅”“撂地”到“入室升堂”,他都干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