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年俗体现民族品质 87.5%公众希望保留更多老年俗 (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年俗体现出的民族品质:重视家庭、期盼团圆、尊重传统
    在受访者眼里,哪些是年俗中重要的内容?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全家团聚”(88.0%);第二是“吃年夜饭”(74.0%);第三是“贴春联、年画等”(65.0%)。
    接下来依次是:放鞭炮(61.9%)、拜年(59.1%)、张灯结彩(50.2%)、吃饺子(44.9%)、祭祖(44.0%)、守岁(43.9%)、发压岁钱(42.5%)、扫尘(37.8%)、看春晚(31.5%)、吃元宵(30.8%)、发祝福短信(27.7%)、祭灶(26.8%)、逛庙会(26.3%)等。
    桂林灵川中学教师徐建国感觉,在乡下老家,很多过去的传统年俗、庆贺新春的集体活动都没有了,“我特别怀念以前村里年轻人轮流帮家家户户打糍粑的那种热闹劲儿,很温暖!”
    他说,中国人把年看得重,不光是因为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因为这是全家团圆、亲朋好友相互联络的好机会,体现了尊老敬老、团结友爱的传统,这些过年的习俗应该一直传承下去。
    张凯认为,各民族的节日都是本民族文化世世代代积淀而成的,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强、兴旺发达的体现。节日越盛大,越能体现一个民族历史兴盛。像欧美的圣诞节、伊斯兰的古尔邦节都是如此,我们的春节更应该如此。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万建中,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年习俗在整体上基本保留下来了,比如拜年、贴门神、吃年夜饭、放鞭炮等。这是因为,民众祖祖辈辈都有这个需求。尽管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变化,但在基本层面上还是传统的。春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千辛万苦也要回家,“每个个体都有着对传统和‘家’的眷恋,这是很难割舍的。不管人们觉得年味儿再怎么淡,春节始终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万建中做过一个调查,把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放在一起,让年轻人选最重视的节日。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国的节日:第一位的是春节,之后是元宵、端午、中秋、清明。
    万建中说,中国传统的优良品德都在过年中体现了出来。一些晚辈当了大官,平时,长辈很多事情还得去求助晚辈。但在过年期间,不管地位多高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
    年俗能体现出中华民族什么样的品质?调查中,83.8%的人认为是“重视家庭”,78.6%的人表示是“期盼团圆”,71.3%的人认为是“尊重传统”,63.0%的人表示是“敬老”,46.5%的人认为是“勤劳”,44.5%的人表示是“乐观”,40.2%的人表示是“重视子孙”。
    调查中,21.6%的人认为“过年”是进行子孙教育的时机。90.8%的人表示自己家还在给小孩发压岁钱。
    “压岁钱的文化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在1月15日举行的中华年(春节)研讨会上,中国民协节庆研究会主任李汉秋说,现在流行的送压岁钱的做法,容易导致只重钱数,不重情分,我们可以提倡改送“压岁礼”——送给孩子最需要、最希冀的礼品。这就要求大人关心孩子的需要,像杨白劳送喜儿红头绳,礼轻爱心重,孩子可由此感受亲情和过年的喜庆意义。
    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工系主任、北京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李素菊看来,压岁钱本意不在于钱的多少,而是长辈对晚辈的现世祝福。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压岁钱的意义,让孩子知道感恩父母、长辈。孩子要做到会问候、知礼仪、懂感恩。比如,腊月二十三通常是打扫卫生的日子,孩子就应该回家帮家人打扫卫生。“我们常说要恢复过年的神圣感,对父母的感恩就可以体现出这种神圣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