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相声的表演 (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北京频道 佚名 参加讨论
2. 要热情洋溢。
    所谓热情洋溢,就是指上台精神、神态、表情,要使人感到振奋、亲切、可爱,自己尊重观众、热爱观众,亲近观众的情绪要溢于言表。我觉得上台给观众的第一个印像很重要,既要热情大方,又要谦虚、欢快,不能端着架子上去。如果端着架子拿出点派头走上台去,这给人家的第一印像肯定不好,观众也不买你的帐。一走上去,观众对你觉得有距离,“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那整段的演出也就不那么顺利。你和观众的感情不能交流,不能共鸣,那就谈不上同呼吸、共脉搏,效果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上台后热情洋溢应该是出自内心的。我每次演出,报幕员报了节目名称,还没有报出表演者的时候,就大步往台上走,若等报幕员报了名字,台下鼓掌的时候才走,就显得不谦虚。走到台中,首先向观众一鞠躬,然后笑吟吟和观众一对眼神,用两句开头语抓住观众情绪,再开始说,这样就能自然而轻松地说下去了。
    3. 要认真负责。
    不管节目多熟,演过多少遍,每次演出之前,都应该温习一遍台词;出声前,花几分钟酝酿一下情绪。要坚决保证演出质量。演员一般有个通病:效果好,喜不自禁,发“人来疯”,效果不好,垂头丧气,虚火上升。有的甚至在演出过程中就自觉寒俭,草草收兵。或用表情埋怨捧哏、埋怨观众。这样做是不对的。要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火”了不骄,按部就班地演下去,收着演,决不沾沾自喜,决不发“人来疯”。“泥”了不躁、不慌,继续下力演,沉着应战,“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甲与乙,逗哏与捧哏,互相要交流感情,交流眼神,更主要的是甲、乙彼此和观众交流感情和眼神。因此,甲不能老对着乙讲,把观众撂在一边。甲与乙两人交流眼神的时间应该很短,一碰上就离开,把眼光多投向观众。这样台上台下才会融成一体,演员观众才能息息相通。
    要在台上演出时抓住观众,总的来讲就是五句话:语言要干净利索,动作要自然潇洒,感情要充沛健康,眼睛要传神,手、眼、口的动作要协调。
    四、怎样使用“包袱”
    关于什么是相声的"“包袱”,在创作中如何组织包袱,前面都介绍过了,这里重点讲一讲在演出中怎样使用“包袱”。
    1. 是“包袱”就应该响,不响就是没有尽到责任。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没有“包袱”就不叫相声,创作相声脚本,千方百计要去组织“包袱”,而演出相声,同样也应千方百计去抖响“包袱”。所以,演出时没有把“包袱”抖响,那当然是演员没有尽到责任。“包袱”响了,演出效果自不必说;如果没响,就要找一找原因。
    一是找一找演出时有无私心杂念,紧不紧张,是不是到抖“包袱”时演出的情绪变了,结果前功尽弃。如果有私心杂念,肯定精神不集中,抖“包袱”前的铺平垫稳的表演一定不到家,到了抖的时候,语调、节奏、情绪都变了,当然就抖不响了。当然,包袱不响,除了私心杂念外,还有甲、乙合作的问题。凡是包袱,都要铺平垫稳,坚决不能“刨”。铺、垫时一强调,就“刨”了。另外,“包袱”要使人感到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铺、垫时“泄露机密”,那就是在“意料之中”,当然就不“响”了。
    二是找一找语言表情尺寸对不对。“包袱”抖得响不响,这和语言表情有很大的关系。所谓尺寸,就是指“火候"。节奏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快半拍、迟半拍都不行。这也就是前面讲过的,迟急顿挫的技巧要掌握好;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语言上该平淡时就要平淡,该激昂时就激昂,该含混时就含混,决不能故意提高声调破坏“包袱”。表情上该紧张的就紧张,该幽默时就幽默,该欢快时就欢快。反正从语言和表情上,要仔细去找不响的原因,否则,就不是认真的态度。
    三是找一找抖“包袱”时语句的长短是否有变动,语气是否拖了。在抖“包袱”时,要严格按照已定下来的台词去抖,任意加字或减字都不好。任意加字减字往往会影响演出效果。
    四是甲、乙双方共同找合作上的问题。对口相声是甲、乙二人共同表演的,因此,语言的衔接,情节的转换,包袱的响“泥”,都存在着合作的问题。作者写下的每一段台词都有甲、乙的不同分工;每一个包袱,需要共同铺垫,抖不抖得响,甲、乙应各负其责,甲、乙双方某一点合作不默契,都会削弱“包袱”。
    “包袱”响不响,主要原因还是从演员表演时运用迟急顿挫的技巧方面去找。一般来说,运用得好,“包袱”肯定响;这用不好,就影响效果。当然,有时客观原因也影响演出效果。比如,观众秩序不好,扩音设备不好,下面无法听清;语言隔阂,听不懂,对相声这种形式不熟悉,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更有困难。有些“包袱”是专业术语,比如“冒顶了”,只有矿工人听起来才不费解。外行人听了不懂意思,所以就不会响。同一台演出,前面的节目从内容上把相声的“包袱”刨了或是出现近似的“包袱”,或是出现同一规律的“包袱”儿,观众也笑不起来。演出节目刚排,台词还不够熟悉,在台上默神背词的时候多,注意迟急顿挫的技巧少,因而“包袱”抖得不够响。演员上台前突然受到强烈剌激,比如病了,家里出什么事了,和谁生气了等等,影响情绪,演出效果也就不好。演出进行中,发生突然事故,如灯泡炸了,停电了,扩音器坏了,台下观众中打起来了等等,也势必影响“包袱”的响度。
    2.使“包袱”要留有余地,一尺只使八寸,不要“包袱”一响发“人来疯”。
    相声“包袱”要使好,必须留下余地,一尺的包袱不要使一尺或一尺二,最好使八寸。因为使得太过,不仅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会破坏已取得的效果,使人产生厌烦、冗长的感觉,这也就是往往被人笑为“画蛇添足”的做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