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锡伯族文化东归记 将本民族文化习俗带回故乡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文化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在辽宁沈阳这个全国最大的锡伯族聚居地,锡伯族语言和文字几乎已经没有人会说、会写,锡伯族歌舞没有多少人会唱、会跳,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民族存在。然而,生活在新疆伊犁的阿吉肖昌和伊文兰伉俪作为西迁锡伯族人后裔,为协助故乡抢救和传承锡伯族文化,毅然扎根沈阳执教11年——
    1764年,3200多名锡伯族官兵和眷属奉诏调离盛京(即今天的辽宁沈阳),前往新疆伊犁驻防,同时把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等带到了伊犁,并原汁原味地保存至今;而留在沈阳的锡伯族人由于长期与满汉等各族群众杂居在一起,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和艺术风俗却在慢慢消逝。
    2000年,生活在伊犁的阿吉肖昌和伊文兰伉俪作为西迁锡伯族人后裔,为协助故乡的人抢救和传承锡伯族文化和艺术,扎根沈阳执教,至今11年,让锡伯族文化在这里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因此,这对夫妇在全国19万锡伯族人中的知名度极高。近日,记者冒着严寒来到他们在沈阳的家中,采访了伊文兰。
    心里一直装着那片黑土地
    在这对夫妇到来之前,锡伯族文化在沈阳已走向濒危的边缘。当时,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锡伯族聚居地,锡伯族语言和文字几乎已经没有人会说、会写,锡伯族歌舞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唱、会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民族存在。1997年,甚至有人建议将沈阳兴隆台锡伯族镇在镇名中取消“锡伯族”三个字。
    面对这一形势,当地政府决定通过外聘人才的形式让古老的锡伯族文化得以传承。2000年2月,一封言辞恳切的邀请信和聘书,把生活在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阿吉肖昌和伊文兰请到了沈阳。当时阿吉肖昌47岁,是察布查尔文工团的总导演,伊文兰43岁,是察布查尔少年宫少儿艺术团团长。虽已人到中年,但听到故乡的召唤,阿吉肖昌夫妇还是毅然放弃了在察布查尔熟悉的生活和稳定的事业,放弃了烟台东方文化艺术学院等单位待遇优厚的聘请,义无反顾地回到故乡沈阳。
    伊文兰对初到沈阳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阿吉肖昌先于妻子来沈阳了解情况,当即就被热情的族人和当地领导挽留住了。当他们全家在沈阳会合后,兴隆台锡伯族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亲自为他们接风洗尘,夫妇二人则打开从新疆带来的沉甸甸的红布包,把他们的热泪和察布查尔的泥土一起洒在了故乡的土地上。此后,夫妇二人每次回新疆,也一定会带上一包沈阳的黑土回去分赠给察布查尔的父老乡亲,慰藉他们心中200多年的乡愁,很多老人捧着故乡的泥土潸然泪下。
    第一次看到本民族的歌舞 让锡伯族代表泪流满面
    当阿吉肖昌夫妇分别站在兴隆台锡伯族镇中心小学和黄家锡伯族乡希望小学的讲台上,把久违的锡伯族文字写在故乡的黑板上,当故乡的锡伯族孩子们跟着他们说出第一句锡伯语,当第一支纯正质朴的锡伯族歌舞在故乡的土地上跳起……锡伯族文化的种子,在沈阳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教学方面,夫妇二人可谓煞费苦心。为了激起孩子们学习锡伯语的兴趣,他们不仅编写锡汉对照教材,还编写了字母歌,并把锡伯族古老的游牧与狩猎生活情景绘成图画故事,让死板的教学变得活泼。孩子们在为祖先及民族历史备感骄傲的同时,对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歌舞艺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让住在学校周围的锡伯族乡亲们脸上多了一份光彩,他们下班收工时,走近小学听到孩子们用锡伯语读书的声音,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聆听。为了督促孩子们练好民族舞蹈的基本功,伊文兰在课上耐心辅导、严格要求,课下还去家访,甚至把课堂搬到了当地农家的炕头上。
    在业余时间,夫妇二人还先后组织了慕客登少儿艺术团(“慕客登”即盛京之意)和锡伯族民间艺术团。2000年,在沈阳第一届西迁节上,他们带领孩子们编排的《哈尔巴》、《蝴蝶舞》、《蝴蝶与少年》等锡伯族歌舞让来自全东北的锡伯族代表们泪流满面,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本民族的歌舞。11年间,阿吉肖昌夫妇的民族文化传播工作结出累累硕果:2004年,全国首届少儿舞蹈大赛在沈阳举行,主办方看到他们选送的舞蹈《蝴蝶与少年》后震惊了,当即邀请他们直接参加颁奖晚会并颁给他们特别奖;2008年,他们编创了锡伯族历史歌剧《西迁的锡伯人》、舞剧《玉足》,编写了《汉锡对照锡伯文速成》教材……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夫妇二人回故乡传播锡伯族文化的事在沈阳传开后,得到了锡伯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一些锡伯族老人纷纷送来自己种的大米和蔬菜。伊文兰说,这份浓情更让他们坚定信心留了下来。
    随着锡伯族语言文字和歌舞的复活,锡伯族古老的风俗和传统手工技艺也在沈阳悄然重现。同时,自2000年以来,沈阳与新疆伊犁等地的文化旅游及经贸活动的合作日益紧密,上千名西迁锡伯族人后裔回沈阳拜祭家庙、寻根问祖、共商发展大计,民族特色文化也为沈阳吸引了更多旅游者和投资者的目光。
    他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沈阳的锡伯族同胞们这样评价:“他们的到来给我们填补了六项空白,一是语言,二是文字,三是文艺节目,四是民俗服饰,五是民族乐器,六是获得了省级、国家级的奖项。”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给予了他们极大的肯定和荣誉:阿吉肖昌现在已是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副秘书长;2011年,在由光明日报等单位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中,阿吉肖昌成为辽宁唯一入选的“特别关注教师”;伊文兰作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伯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被评为沈阳市沈北新区杰出女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