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花鸟市场见证花黎风云 近年来,随着黄花黎文化与花黎经营业态的兴盛,一大批中国古典家具文化艺术的推动者们,深入挖掘中国古典硬木家具文化,并使这一产业迅速复苏并崛起。 作为黄花黎的原产地,海南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滋养着这一木中珍品。 “海南花黎文化的重新崛起,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张志扬坦言,“必然性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力的不断增强、百姓生活的日益富足,必然带动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偶然性,则是在机缘巧合中激发出热情并带来了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海南黄花黎文化的发展。” 早在1990年代中期,在海南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论花黎木。今天谁找到一对太师椅,明天谁淘了一张八仙桌;谁车了一个花纹奇特的杯子,谁又做了一对布满“鬼脸”的镇纸;哪里的报纸对黄花黎做了评论,花黎市场又有哪些新变化。 1996年,张志扬开始了他研究海南花黎木的人生旅程,“海口市人民公园东湖花鸟市场,可以说见证了海南花黎文化的发展。” 海口市东湖,原本是一个清静悠闲的地方。每逢周末,退休的老干部、闲暇的市民常会来到东湖畔的花鸟市场,逗逗鸟,淘旧书,挑一些山民挖出的树根培育盆景,买些兰花回家栽培……不知从何时,东湖花鸟市场的地摊上多了些叫花黎木的树根、树枝,起先人对这些木材也不是太在意,只是偶尔买些回来做支拐杖,车个笔筒,谈谈体会,悠然自得。 “可没想到,这种叫花黎的木材做出的物件,无论是质感还是纹理,都非常迷人,把玩掌中,爱不释手。慢慢地,有人出价购买,渐渐引发人们对它的热情。”张志扬告诉记者,来东湖花鸟市场淘黄花黎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一些在机关上班的、公司里的老板也来了,再往后,出现天南地北、各省各地的陌生面孔,他们来此,一心只求觅得海南黄花黎的香魂丽影。”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花黎木的价格也节节攀升。东湖市场见证着海南黄花黎文化的发展,张志扬说,物以稀为贵,明清时期黄花黎老家具,本身存世量就很少,近年来,海南一些地方虽然也新种植了黄花黎,但若等其真正成材也是百年之后的事,此际海南花黎木的价值不仅反映在它材质的优美性,资源的稀缺性,更为重要是其文化层面的价值。 “海南黄花黎是宝岛海南的美丽化身,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一张靓丽的名片。黄花黎,以其富丽堂皇、华贵高雅的颜色,如山峦起伏、行云流水般飘逸的纹理,晶莹通透如琥珀般的质感,把海南黄花黎之美孕育到了极致,使其声名远扬,享有不可替代的至尊地位和收藏价值。面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弘扬黄花黎文化,要让世人欣赏它的美,拥有它的美,能真正品味到海南黄花黎的文化价值。”张志扬说。(魏如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