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许多人都知道南武公路旁甘圩段有个美丽的村庄叫那望屯,那里因有个那望水库和留六山,而使白墙红瓦、树木阴郁的村落变得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但,很少有人知道达洞村里还有许多古人留下的宝贝——红方砖铺地的四合院、翰林院赠送的匾额、精美雕花木窗、刻上“虬”字的“龙椅”、古代石拱桥,还有“敢高从地起,洞古胜桃源”的岩洞石刻……无不传达出“这是个不简单的地方”的信息,留下许多值得研究的壮族地域文化的印记和密码。 水源建村 “板椑细礼” 甘圩达洞村,旧名叫椑村。为何叫椑村,现代人不太清楚了;在此建村则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水源。其东部有个水源庙,老庙在旧社会已被拆除。据甘圩达洞村10组村民甘祥茂叙述,水源庙也叫“大王庙”,是甘圩镇达洞村村民及甘圩部分群众供奉的神庙,因为从水源及那望水库流出的水,可供达洞及下片村屯灌溉良田,人们能够五谷丰登,认为这是管水大王“龙王”的恩赐。 据甘圩敢洞屯甘绍邦存有的《水源赞》记载,村民还原了来由并在水源庙前刻了新碑。记载:某年有个河南的游僧来到武缘县大界岭(今那望屯)一个叫宫茶楼的地方,与姓陆的村人商量立庙过程及水源庙的兴衰过程。虽没有说明椑村的来历,但建村在水源地,则是以稻作为主的壮族先民择居的理由。既有水源,就为最早野生稻“稗”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后来壮族先民把“稗”拿来种植,才逐步驯化为今天的水稻的。从达洞村水源处向南直到西乡塘双定镇,陇里先后有那望水库、那天水库、义梅水库及大小“定”塘十来个,水源所过皆为稻田,所以人们有期望“五谷丰收”的稻神崇拜,双定镇龙山敢厚(稻谷)庙就是证明。可以说这是一个壮族古居住村落,陆姓应该是早于汉族(河南游僧)而居住的壮族族群。那么,“椑”是不是“稗”的误笔,如果猜测成立,这个“稗村”也就是最早种稻的壮族村庄。 据说,上世纪40年代以前,椑村(今达洞村)流行着一种礼仪,女子出嫁后回到夫家,非常讲究礼节,那就是旧时客厅门前的石凳不可随便地坐;有客人来访坐客厅或用餐,女人不能随便走过,初到夫家头几天,需打洗澡、洗脸水送到家公、家婆面前,并婉言嘱咐;并开始操持家务。因此赢得外村人称赞“板椑细礼”。 翰林赠匾 文武风尚 在达洞村四达屯,有三块清代翰林修院赠予匾额。一块是“孝慈成节”匾,是清代翰林院赠予考试中榜的陆煌如、陆练如俩胞兄弟的匾额。匾额采用木制手工雕刻。中间为“孝慈成节”四个大字,头衔为“钦命翰林院修撰广西提督学院加三级记录六次前任江南江西副主考级记录福保为郡庠陆沣泉妻邑庠陆象山等之母甘氏题”。落款为“大清道光21年辛丑岁次10月25日谷旦立”,盖章。匾额现仍保存完整。 笔者在该村陆遂勋家见到这块匾及这个大家族2010年春节的合影。这是个有着六七十人团聚的大家庭,“孝慈成节”的甘氏的后代。据今年80岁的陆遂勋说,陆煌如、陆练如俩胞兄弟是他的祖父辈,他俩分别考取庠生和武生,在思恩府就职,煌如下来至父亲“维”字辈,到他“勋”字辈,往下“载”字辈的子孙现在都是60岁左右的人了。当天,笔者在陆载兰老人的引领下参观了立有匾额的老屋,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四合院,院门像大伍屯的“邓家大院”那样,不对正屋大门开,而是从左侧进门,进入庭院就能看到正屋大门上的红板金字牌匾,“孝慈成节”几个溜金大字金光闪烁,笔力苍劲,牌匾底色与正屋门框、房梁同为朱漆,看得出明显重修过。70多厘米高的屋基把两层高的正屋烘托得更加气宇轩昂。最难得的是,屋前廊道和庭院地面都是用红色方砖铺砌的,这在整个武鸣都没有见到过的,这种红方砖一般为古代庙堂或官府宫殿式建筑才用,一个考取庠生和武生的思恩府役能有这般堂皇的房屋,仰仗的是郡庠陆溉泉和邑庠陆象山的文韬和武略,据说当时的武生陆练如能把100多斤重的大刀舞得习习生威,不难想象府衙对其的重用及他在当时社会地位的显赫。 在同样立有两块清代翰林修院赠予匾额的陆载葵家老屋,一样是这种红色方砖铺砌的建筑风格,只是赠予的匾额内容不同。甘圩镇达洞6组的陆载葵家老屋在村东边,石铺古道通向院门,院内前后二幢正屋都立匾额,第一块是清代翰林院科举考试中榜赠予匾额“式彀延禧”,荣获匾额是谁,已经失传,但匾额实物现仍存在。匾额采用木制手工雕刻,中间刻有“式彀延禧”四个大字,落款为光绪五年岁次己孟春月谷旦立。 第二块匾是清代翰林院科举考试,陆维龄中榜武生,朝廷赠予匾额“望重引年”。匾额也采用木制手工雕刻,中间写有“望重引年”四个大字,头衔为“钦命广西提督学院国次级协修翰林院加五级记录五次刘XX(字迹模糊)武生陆万邦之父恩赐九品顶戴”镛如题。落款为龙飞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已12月谷旦立。70多岁的传承人陆载葵是家传第三代传人,也说不清匾的由来。 笔者在院内参观时,发现这个院子的正屋比前一院的房屋老,而且保留古建筑规范,正屋堂上有木厢房和香台,八仙桌和木椅仍在。特别是有一个将烂掉的太师椅上刻有“虬”字,意味着这是“龙”椅,背面用墨水写着“土地改革,收地主得。一九四九年二月”。那么这房屋是不是收地主所得呢?笔者采访该村80岁的退休老教师陆熹盛,据说本村地主姓杨、姓李,这个房屋是真正陆姓家族的,至于“虬”龙椅,可能是土改分得的。那么,这个恩赐九品顶戴的武生家族是何时破落的,当地地主有什么胆量敢用“虬”龙椅呢,是不是武生家祖上曾经护驾有功而得恩赐呢,这个御驾会不会是明末逃亡南宁的永历皇帝呢,或者这里曾是永历皇帝朱由榔避难的行宫,或是广德公主与永历皇帝走散的地方呢?不得而知,它给人们留下了诸多值得考查研究的“密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