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大碗茶、民生与老北京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北京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秋初之际,在北京的“老舍茶馆”参加一个会。其间与书法家米南阳、作家刘一达、王作揖等,上台接受了一项京味文化纪念奖。奖品也很别致,是一把老北京风格沏茶用的铜水壶。现场很热闹,嘉宾领导名流众多,还有现场表演。但事后让我回味的是当时有一位头扎蓝布头巾,身穿蓝土布褂的大姐,在大厅现场摆摊叫卖“老二分的北京大碗茶”。
    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已经在这儿叫卖了32年。当初是前门街道办事处一位叫尹胜喜的干部,为了解决返城知青再就业的难题,在人来人往的前门楼前,支摊成立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经营到今天,成为闻名中外的老舍茶馆。如今老尹故去了,接班的是小尹,一位年轻的女企业家。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题片《伟大的历程》中,将当初这个茶社的成立,与安徽小岗村的承包制、建立蛇口工业开发区,并列称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新生事物。刚刚结束的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一切为了人民”——北京市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展览中,“大碗茶”还被请进了庄严的展厅。
    区区“二分茶”受此殊荣,体现了老舍茶馆的光荣,也体现了首都北京的光荣。但更重要的是,它传递着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执政党和政府始终在强调和坚守“一切为了人民”和“关注民生”的宗旨。
    民生涉及国家大计,但往往又是从小事上做起和体现。这几年,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是外地人到北京,还是北京人出游闲逛,走到前门楼前,有人不计成本地吆喝着叫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总会让人感到温馨。老北京的人情味有意无意间也弥漫开来。特别是在这个房价、物价都很坚挺的年头,坚挺了32年“二分茶”应当格外得到敬意!
    常听到和看到有的企业很气派甚至很张扬地为公益事业捐助巨款,以表达和宣传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形象。总觉还可以多做一些花钱不多但很实际、很民生的事。如对社会开放自家的停车场加上厕所;在邻街的商铺前加几张老人走累时能坐会儿的长椅;在宽阔的广场及绿地前多放些整洁的垃圾箱;为扭秧歌的大妈大爷置办套锣鼓镲;为农民工的孩子发放一些好看有益的图书……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企业的社会良知是孪生兄妹,一种好的文化也更多体现在平常事和平常心,如老北京的文化。
    说到这些平常事,还得再说下老舍茶馆。这家已经有130位外国元首光顾过的京味文化地标性茶楼,每周三的下午在一楼大厅,照例会有很多老北京的平民百姓来这儿唱戏听戏,自娱自乐,是免费的。说到这儿还想说一句,京城新建的那些豪华的天价会馆、戏楼,可否也像老舍茶馆这样,每周免费为平常老百姓开放个把半天,让他们不掏钱也能进去乐和乐和。
    民生无小事,可想想也没什么大事。大概好的小事做多了,也就成了国家大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