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维吾尔族文化】木卡姆:沙漠绿洲里的一枝奇葩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一元一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手鼓、独他尔等。 
    新疆木卡姆以充满美感的艺术表现形态承载着沙漠绿洲文化的优秀传统,散射出无尽的魅力与光华。它诗、乐、舞合一的艺术表现形态,以及东西、中外、多民族、多种宗教因素构成的多元文化交融的特殊性,使这支古老西域文明的艺术奇葩给后世呈显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质丽色彩和几分神奇的气息,它不仅是维吾尔族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更是全人类的伟大艺术遗产。 
    古代新疆及塔里木盆地有着高度发达的音乐文化,而木卡姆是沙漠绿洲和音乐文化交融的清泉,它们构成了沙漠绿洲永远跳动的生命之歌。 
    各地流传的“十二木卡姆”版本并不相同,在伊犁地区流传的“十二木卡姆”的每一部只包括“木卡姆散序”和“达斯坦”、“麦西热甫”。除“散序”之外的“琼乃额曼”部分散佚的原因待考。20世纪30年代,当地的音乐家们对比进行了补充和加工,逐渐形成了“伊犁流派”曲调华丽、委婉,演唱明快、激昂的特色。 
    喀什、阿克苏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拉弦乐器萨它尔跟腔伴奏,以“乃格曼其(形制较少的手鼓)达普”击节相伴,亦可加用拨弦乐器卡龙,热瓦甫、弹布尔、都它尔;和田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吹管乐器巴拉满跟腔伴奏,以达普击节相伴,也可加用萨它尔、卡龙、弹布尔、都它尔、热瓦甫等其它乐器;伊犁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弹奏乐器弹布尔、都它尔、拉弦乐器斯克里泼卡(小提琴)跟腔伴奏,以达普击节相伴。 
    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阿拉伯、波斯、土尔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均有木卡姆,但就其种类来说,目前在世界上,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最多,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刀郎木卡姆所有套曲都是由苍老的男声呼唤开始。一行十多人跪在沙地上,所用的乐器都保持静默,一个沙哑的声音开始起调,那声音端直着向云端爬升、再爬升……连续十二个呼唤后才放声唱出: 
    情人啊,你是来把我瞧瞧 
    还是来把我烧烤? 
    莫不是要让熄灭的情火 
    又在我心田里熊熊燃烧? 
    凡是听到刀郎木卡姆的人都会有一种受突如其来的撞击的感觉。音乐的无形无影无踪竟然能让人受伤。“怦然心动”,这个词用在这里最合适,刀郎木卡姆能撞到人的内心深处。 
    维吾尔木卡姆的唱词所表达的维吾尔人特有的“苦中取乐”的精神特质;看到了维吾尔人对幸福生活的响往,对甜蜜爱情的追求;看到了维吾尔人的勤劳、勇敢、淳朴、热情、正直、善良和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也看到了维吾尔族古典诗作及民间歌谣所常用的以景起兴、以物起兴、以情起兴及生动的正比、反比、排比等“非直陈”的文学表现手法;看到了其中引经据典,寓意深邃的一个个段落。这些源于本民族生活的哲人箴言、乡间俚语,都是一代代维吾尔人心智的结晶,都向我们表露着维吾尔人特有的审美心理,从而成为表现维吾尔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