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衣做鞋 裁衣做鞋也是考验一个女人 心灵手巧的活计。在若干年前,每一件衣服都是女人一针针缝起来的,她们为老人缝,为孩子缝,为自己缝,一辈子的岁月都随着飞针走线流淌着。在农村,鞋子是磨损较厉害的一件物品,因此一个家庭妇女只要是有空闲,就会为家里人做鞋子,鞋子底是用手搓的麻线一针一线纳成的千层底,鞋帮一般会用黑色,这是大众色。因为是在不停地做,所以女人一生所做的鞋子数量是相当惊人的。笔者搬家时,曾经在婆婆的大木箱中发现成捆的布鞋,那是婆婆唯恐老了做不动活时留给一家人穿的,足有上百双之多,如今只能当压箱底的宝贝了。当然也有专为孩子们做的虎头鞋,以祈求孩子长命百岁,平安一生。我曾见过一双老人为孙儿做的虎头鞋,用黄黑两色丝线勾勒出的虎头活灵活现,最漂亮的当数那用黄黑丝线绣成的虎眼了。有三分之一个鞋面大,还有三根长长的眼睫毛,左顾右盼,更显虎虎生威。有趣的是鞋后跟的小老虎尾巴上,还拴着一个小铃铛,精致极了。试想谁家的孩子若穿上这样胖墩墩的虎头鞋,那才真是让人爱煞。 刺绣盘扣 刺绣可以说是中国女红中最突出的一种。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制度下,千千万万的女孩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据中国史书《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可见中国在四五千年前,手工刺绣品已经广为流行了。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几乎遍布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广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各类民间手工刺绣也别具特色。而在鲁北最流行的刺绣俗称“剟花”,是将五颜六色的线用绣花针剟出来的一种剟花绣,也叫插花绣。如今这一绣法已列入市级非遗目录中。 裁剪做衣,通常衣襟上的扣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般的传神作用,而在以前没有化学纽扣的年代,一般会用一种用手工将长长的硬条回旋盘绕成各种造型的纽扣来替代,这就是盘扣。因此在漫长的岁月中,盘扣一直作为女红的一项重要手艺在民间广泛流传。形形色色的盘扣中尤以古老的手工盘扣最为精巧细致,因为它融进了制作者的心性和智慧。盘扣是由古老的“结”发展而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美的形式的展现,更是一种自然灵性和人文精神的表露。 旧时穷人家请不起裁缝,就自己织布裁衣,他们衣服上的扣子就是最简单的样式:一边是疙瘩状的扣砣,一边是扣带。条件越好的人家,衣服的面料也就越考究,盘扣的面料随之变化的同时,样式也更加丰富。 盘扣的制作工艺包括了盘、包、缝、编等多种手法,盘扣的扣子是用称为“袢条”的折叠缝纫的布料细条编织而成,布料细薄可以内衬棉纱线,做装饰花扣的袢条一般则内衬金属丝,以便于定型。盘扣的花样主要分直角扣、花扣和琵琶扣三大类。无论哪一种盘扣,都要先做硬条,然后再盘制而成。手工盘扣有其特殊的工艺性,它运用细腻、婉约的手工扦边和盘花扣,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自我涵养,精巧的盘扣中蕴含着精致。每一例盘扣都有表现其特征的名字,从普通直形扣到栩栩如生的蝴蝶扣、蜻蜓扣、菊花扣、梅花扣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寿形扣等,有近百种之多。 近几年曾经低沉的盘扣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服饰手段又风靡一时,在滨州就有这样一位盘扣达人———王燕君老师,她在传统盘扣制作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使传统的盘扣工艺重换新颜,栩栩如生的花形令人叫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