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朝鲜民族文字的演变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朝鲜民族文字的历史并不算长,公元3世纪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历经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的“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期、后三国时期、高丽王朝时期,一直到朝鲜王朝早期,朝鲜半岛始终以汉字为书写文字。  
    由于语法结构与汉语完全不同,朝鲜民族使用汉字和古汉语语法记录民族语言,不仅无法真切表达朝鲜语语境和语句架构,而且造成广大平民难以方便地识字断文。朝鲜民族的先人也曾采用吏读等方法对文字民族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即使用汉字谐音字记录朝鲜语固有词和特有语法成分,但因汉字是表意文字,“吏读”不仅无法准确记录朝鲜语,相反引起了语义理解的歧义和混乱。  
    有民族语言无民族文字的境地长期困扰着朝鲜社会文明教化的推进。  
    为此,在朝鲜王朝第4代国王世宗(세종)李祹(1397年生,1450年故)的积极推动下,学者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崔恒等人深入研究了中国的音韵学,并在借鉴周边多种民族文字基础上,于15世纪创立了朝鲜民族文字。这是一种采用方块字字形的拼音文字,能准确记录朝鲜语全部发音,也能粗略记录其他民族语言的发音,且易读易学【笔者是用了大约3个小时就完全掌握这一文字的】。  
    由于当时的朝鲜社会事大主义思想泛滥,创立民族文字这一功在千秋的壮举并未受到广泛欢迎,在封建统治阶级中甚至遭到激烈抵制,被从小饱读诗书的封建士大夫们贬称为“彦文”,意即低等文字,所有官家文案和多数文学及学术著作依然用汉字和汉语文言文书写,甚至出现了官方宣布禁止朝鲜民族文字的荒唐闹剧。  
    我们从《训民正音》中可以看出,作为民族文字的倡导者,世宗国王其实也并非站在民族文化独立的高度行事,他倡导民族文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进文明教化,即训民;同时也是为方便朝鲜人学习汉字,即对每一个汉字都用民族文字标注其发音,以学习准确的汉字发音,此乃“正音”。  
    由于民族文字受到封建阶层的抵制长期发育不良,加之发明民族文字目的的局限性,朝鲜民族文字发明后,朝鲜语作为一种民族语言的独立性不仅未能提高,相反因把每一个汉字的朝鲜语发音根据当时的汉语加以“标注”,导致朝鲜语“训读”体系的崩溃,加深了对汉字乃至汉语的依附性。  
    到了近代,随着日本近代汉字词大量传入中国和朝鲜半岛,更导致现代朝鲜语中大量单词发音类似汉语对应词汇,朝鲜语对汉字的依附性进一步提高,并妨碍了文字民族化的发展——由于朝鲜语没有四声,造成汉字词中同音异意词汇的出现频率远高于汉语,朝鲜人要区别同音词只能靠表意的汉字。  
    近代以来,在外强压力下,朝鲜民族主义开始兴起,民族文字政策日益为政治所挟持。  
    早在满清入关后,朝鲜社会中“汉字混书”的书写形式就开始增加,即汉字词使用汉字书写,语句中固有词和表达语法结构的部分用民族文字书写;第2次鸦片战争后,“汉字混书”成为朝鲜社会书写的主流,纯汉字退居次要地位;1894年“甲午更张”后,朝鲜知识阶层开始出现了“国字专用”的呼声,以纯民族文字的《独立新闻》诞生为标志;1910年开始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殖民当局为彻底消灭朝鲜人的民族性,大肆打压朝鲜民族文字,在朝鲜各级学校教授“日文”和“汉文”【即日语中的假名和汉字】,引起朝鲜民族的激烈反抗,至此民族文字被戴上了“抗日复国”的光环,而进一步远离其“文明开化工具”的本位。  
    1945年,朝鲜半岛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后,南北朝鲜的统治者为了标榜其正统性,不约而同地操弄文字政策博取民意。  
    在朝鲜,1940年代末即开始了废除汉字的民族文字政策,至1950年代初期汉字使用被彻底废止;几十年来,朝鲜不仅禁止使用汉字,而且限制汉字词的使用,“发明”了不少新固有词取而代之,目前已完全见不到汉字的痕迹了。  
    在韩国,当局于1948年颁布《韩文专用法案》禁止公开使用汉字,法案的实施效果虽说并不理想,但汉字的使用也开始减少,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朴正熙执政时期,官方再度强化“国字专用”政策,执行过程虽几经反复,但汉字使用减少的趋势进一步确定,目前除司法等部分专业领域、企业名称、历史古迹等外,汉字在韩国也基本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中国,近200万朝鲜族同胞依法享有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权力。受极左思潮的干扰,早在1950年代初期,国家不顾实际情况和朝鲜族同胞的呼声,片面理解民族文化自主原则,草率地与朝鲜同步推行民族文字专用政策,完全废除了朝鲜语汉字,严重影响了民族教育体系原本相当不错的教学质量(特别是数理化等学科),导致延边等朝鲜族聚居区不少朝族同胞脱离民族教育体系而志愿进入各级普通学校求学,造成民族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些年韩流出现,出现了汉族学子纷纷进入缺乏生源的朝鲜民族教育体系的现象,客观上减少了资源浪费,但毕竟这是无法持续的事情)。  
    笔者以为,民族文字政策应归归位其原本的角色功能,承担起推进文明教化的职责,而不应该成为标榜意识形态的道具。 
    对于作为独立国家的朝鲜和韩国,其民族文字政策我们无法也不必说三道四,但对国内朝鲜族同胞的民族文字教育,则应该实事求是地推进最为合理的政策,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刻意强调“民族文字专用”原则。笔者认为,可以在教授朝鲜民族文字的同时教授汉字(和朝鲜族学校教授汉语不是一回事),在保留朝鲜语语法结构完整性的同时,采用汉字混书方式,即对汉字词用汉字书写,对表达语法结构等的固有词采用朝鲜民族文字。这么做绝不会降低学生的朝鲜语能力,相反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深度,利于组织高质量的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同时还利于朝鲜族同胞作为中国国民学习汉语语文,提高这一群体与其他民族同胞交流沟通的语言技能。(小潮 中国网专家博客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