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傣族“百科全书”——贝叶经(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大众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刀砍水煮、铁笔刻写、金粉装饰,普通贝叶幻化为傣族文化“百科全书”。  
    但资源日益匮乏,技艺后继乏人,贝叶文化遗产岌岌可危。
    在云南的傣族聚居区,几乎每一个村寨都有佛寺佛塔。在这些佛寺里,保存着大量由贝叶记载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经文,傣语称为“坦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贝叶经”。
     
    贝叶经不但记载了佛教经典,也囊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历史、法律法规、民情民俗、医理医药、文学艺术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傣族文化。因此傣族人民对贝叶经倍加珍惜,将其誉为“运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舟”、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1982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唐国强与李秀明主演的傣族爱情故事片《孔雀公主》,便是由贝叶记录的傣文叙事长诗《召树屯》翻译改编而来的。
    现在发现有贝叶经留存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印度、泰国、缅甸、老挝、斯里兰卡等国。据调查,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一带,除了发现傣文贝叶经以外,还有老挝文、缅甸文、泰国文贝叶经。
    由于西双版纳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具有相同的族源,与百越族群渊源极深,共同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其居住地又山水相连,因此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东南亚贝叶文化圈。
    西双版纳州聚居着傣族、哈尼族等12个少数民族,这里的500多座佛寺,保存了5万多部贝叶经,是继承贝叶经制作技艺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在西双版纳发现的巴利文本和傣文本贝叶经,规格多为每页四行式、五行式、六行式和八行式四种。
    以前,佛寺里的和尚与佛爷,必须要掌握制作贝叶经的技艺。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影响,贝叶经的制作传承,已经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
    西双版纳州文化馆一直致力于整理、抢救傣族的贝叶经,馆长段其儒介绍:目前在西双版纳,能够熟练制作贝叶经的,仅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位傣族老人。
    现年77岁的波温康郎叫,便是其中从事贝叶经制作时间较长、技艺颇为娴熟的一位。
    像其他傣族男性一样,康郎叫的姓氏为岩,乳名为“叫”——在傣语中是“珠宝”的意思。
    12岁时,岩叫落发出家,进曼降佛寺当了和尚,学文念经,法号“帕叫”。由于他刻苦攻读傣文,精通佛学理论,备受住持法师长老的器重。于是,1955 年,岩叫刚刚21岁时,便被晋升为“都”,也就是佛爷,法号“比叫”,并很快被提升为传授佛法的一位传法上师,制作贝叶经。
    岩叫25岁时还俗成家,被冠以“康郎”,人们通常称其为“康郎叫”。此后,“康郎叫”在村子里务农,当过会计,也兼做过傣族草医,一直坚持制作贝叶经至今,目前已经四世同堂。
    据康郎叫介绍:制作贝叶经一般要经过取贝叶、制匣、刻写以及装帧四大工序,听上去似乎简单,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功夫活。 
    制作贝叶经的贝叶,采自贝多罗树——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在其《酉阳杂俎·广动植物之三》中记载道:“贝多罗树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
    只能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树种贝多罗树,属于棕榈科木本植物,也叫贝叶棕。它的植株高大,躯干粗壮笔直,不分枝长杈,叶片呈掌状展开,形如蒲扇;长柄的贝叶在树顶聚合成半圆,形状恰似一把巨大的绿色雨伞。
    位于热带湿润区的西双版纳,非常适宜贝叶棕生长。贝叶棕通常被栽培在佛寺庭院或者周边,傣族人称其为“戈兰”。
    一个美丽的傣族传说,演绎了贝叶成为制作经书原材料的曲折历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傣族小伙子为了寻找光明,辞别了他的未婚妻赶往远方。
    这对情侣约定,每天都要给对方写一封信,起初是把文字刻写在芭蕉叶上,由一只鹦鹉为他们传递。随着小伙子越走越远,芭蕉信的传递时间便越来越长。这样,芭蕉信尚未到达对方的手中,便已经枯萎了,致使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有一天,这位傣族小伙子在森林里无意中发现:一种叫贝叶棕的叶片,由于昆虫啃食叶肉,留下了清晰的纹路。于是他突发灵感,将那些倾诉给未婚妻的情话,刻在了那种棕榈的叶片上。自此以后,这对情侣之间的贝叶情书,尽管经过长时间的传递,字迹却依然完好如初,清晰可见。于是,傣族百姓认为,是充满智慧的先民们,发明了用贝叶棕的叶片刻写文字的方法,因此贝叶也就象征着光明与爱情。
    美丽的传说引人入胜,却难以成为探访贝叶经的可靠依据。
    段其儒介绍:据有关资料记载,贝叶经起源于印度,然后经过尼泊尔、斯里兰卡和泰国、老挝、缅甸传入中国。传入中国以后,首先传到西双版纳,然后又传到思茅,就是现在的普洱地区和宝山、临沧一带流传。
    采集贝叶一般选择在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这期间,西双版纳等地尽管依然较为炎热,却是贝叶成熟到能够满足制作贝叶经所需的季节。
    把精心挑选老熟的贝叶砍下来后,再根据制作经书文本的尺寸要求,对贝叶予以进一步筛选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