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铰子是一直流传在四川营山的汉族民间舞,具有巴蜀舞蹈、音乐、戏曲、曲艺、杂技的多种特征,是研究巴渝文化的“活化石”,是承载川东北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的载体。因其动作豪放粗犷、难度大,节奏明快,套路繁多,极具地域特色而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翻山铰子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以铰子(铜质小镲)为道具,常见于婚嫁、节庆等场合,其打法主要由打、擦、翻、转4种基本方式构成。表演时,演员随着甩镲的律动,上身前俯后仰,两肩自然摆动,曲膝弹步,随着两镲相碰的节奏变化而舞蹈。经过不断传承与发展,翻山铰子逐步形成了“水漩莲花”“苏秦背剑”“白鹤闪翅”“黄龙缠腰”等40多种舞蹈套路和特技。 据考证,当地跳翻山铰子始于营山县明德乡的聂信忠。他师从一位漆姓民间艺人,学得翻山铰子表演技艺,并在老林、明德一带传习。从首代传人聂信忠算起,明德乡土生土长的翻山铰子传人已有六代。第六代两位传人徐兵、曹魏涛都是“90后”。今年37岁的营山明德乡石狮村村民吴明远是翻山铰子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986年拜罗申红学艺,至今一直在营山县明德、老林、双河、消水一带从事翻山铰子表演活动,由他主演的《铰子情》、《翻山铰子》等节目多次参加省、市、县的演出、比赛并获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翻山铰子的演出市场日渐萎缩,也很少有人愿意学习这一民间技艺,翻山铰子后继乏人。为保护并传承这一文化遗产,营山县政府投资50余万元,用于翻山铰子的整理、挖掘及表演、推广、传承。该县在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的基础上,将翻山铰子建档,用文字、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保存;同时,在保留最具地方特色的曲牌和翻腕、甩绳击打动作的同时,融入现代舞蹈的元素,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吴奉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