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回族人为什么称“死亡”为“无常”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回族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汉族等多数随意和自然的民族把人的死亡称为“去世”、“死了”、“逝世”、“牺牲”、“归天”、“归西”、“驾鹤西游”、“升天”等等。
    先有伊斯兰教后成族的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这三个新民族习惯称为“归真”、“归主”等。
    久远年代中,历经多种西域宗教所熏陶的回族大众则习惯称之为“无常”、“无常人了”。少部分当代宗教人士称之为“归真”、“归主”。
    有的人出于对回族历史文化的不了解,或者某种目的的驱使,称回族人之所以用“无常”是受汉人的影响,而现实中的汉人就没有用“无常”来形容“死亡”的,又何来受汉人影响之说?所以这些人这种说法显然不对。
    从汉语表述上理解,“无常”一词中的‘无’是没有,‘常’是固定不变;‘无常’就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或一个物体,是不会永远保持同样的状态而不起变化的。在回族人的传统意识中“无常”一般用来形容人生命的变化、消逝。
    也有人说回族人之所以用“无常”一词,是受佛教的影响。然而,历史和当今众多的宗教中这一词汇的使用并不是佛教的专利,隋、唐、宋、元、明期间的犹太教(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犹太教、拜火教(祆教)、波斯摩尼教、明教、道教、白莲教等也有变化不定或交替轮回之说,所有这些宗教的理念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无常”。再说佛教源自印度,其他那些宗教多出自古代波斯等西域民族中,不代表汉文化。如果大家在介绍历史宗教和人物故事的书籍中留意,会发现使用“无常”一词频率最多的是对’明教“和其前身“波斯摩尼教”的描述中。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籍犹太人凯尔泰斯伊姆莱著书讲述了一个犹太人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生活经历,这本书的名字翻译过来就叫《命运无常》。
    唐朝贞观9年(公元635年),古波斯人阿罗本被唐王派高级官员携仪仗队去郊外“宾迎入内”,给予礼遇和支持,让他在宫殿里译经,在内廷中布道,景教,“景者,大也,光明也”。贞观十有二年秋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象,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后唐王下诏许:准他在京畿建造大秦寺、于诸州各置景寺,任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景教在唐朝有了很大的发展,享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之盛况。
    大秦教、犹太教、祆教、波斯摩尼教、明教等都是明代以前回族人所遵奉过的重要宗教,虽然明代以后,因为种种原因,皇室开始在回族人中大力扶植和推广伊斯兰教,同时打压禁绝其他与回族有关的其他宗教。明太祖朱元璋还降《敕谕》:“蒙古、色目人等更姓名,朕虑岁久,其子孙相传,昧其来源。中书省其告谕之,如已更者听其改正。”反映出一系列曾针对回族的欺骗措施,但这并不代表伊斯兰教会取代和掩盖回族的一切,抹杀掉回族悠久传统的延续和所有历史痕迹。“无常”一词的使用就是一个小小的反映,其他方面还有很多,比如回族人会对灯发誓(或对光),回族人对猪肉的抵制态度远高出伊斯兰教对其的态度,回族人喝酒,回族人哭丧、戴孝,回族人对水产物种是否可食用有很多自己的准则、回族人在婚姻观念、生活态度上有自身的传统……。
    明朝建立后,在强大的国家机器的作用下,明教被压制。但一些明教的势力并没有被完全的斩草除根,在福建、安徽的一些地方,人们重新发现了带有明教特征的寺庙存在,福州还发现有一座寺庙原来是明教庙宇。历史上的明教在中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与在波斯的摩尼教已有所差别,所以部分的明教可以躲藏在道教及佛教中残喘。经明朝一代,明教的经典几乎已被毁灭掉了,但明教长久形成的影响还在,只是不能在言“明教”,不能保存祖宗的经典。就是后世人在敦煌发现的明教经典,也是相当的残缺不全,无法全面还原明教在宋元时期的盛况。导致后来逐渐也忘记他们信的是明教,一些遗存在民间的明教习俗被人们赋予其它的象征。比如,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回族聚居区的老清真寺,在样式、色彩和饰物上与伊斯兰教的教堂规范相差的太多。
    明朝兴于明教,明教却毁于明朝,这是历史的悲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