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坡芽歌书的调查组成员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他们以坡芽村为中心,对剥隘、者桑、归朝三个乡镇的六个村寨进行了细致的搜索,调查半径约80公里。 从调查情况来看,实际上它是一个递减的过程,距离这个地方越近的地方,就存在着使用这种符号来记录民歌的习惯,最远的大概是80公里这个范围。 在距离坡芽村较远的归朝镇,一些歌手还能识别一半以上的符号。这说明坡芽歌书并不是坡芽村的专利,它拥有一定范围的使用人群。但遗憾的是,调查组没能发现第二份歌书的样本,也没能找到别的符号。 按照我们目前对文字的理解,这些符号怎么看都不算文字,更像是绘画作品。 赵丽明教授抛开歌书原有的顺序,而把每一个符号当做一个单独的语言单位来看待。经过详细的排比和分析,她有了自己的发现。 赵丽明介绍:这81个符号里面有记录词的、记录词组的,最大的单位记录的是一句话。 81个符号中有49个是记录词的,其中基本分为两大类,表现自然界中事物的有26个,比如月亮、星星、葡萄、草鱼、浮萍、鹧鸪等,这些都是壮族人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人文方面的有23个,比如女孩、书桌、斧头、裙子等,也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 记录词组的符号有13个,比如两只鸳鸯、七日、两双筷子、两颗紫梅等。表示一句话的符号有19个,比如跟你走、火烧死、同桌吃饭、砍扁担、扛斧头、抬脚去妹家。 在81个符号中,有几个符号比较特别:抬脚去妹家、双手扶紫梅,似乎已经有了简单的组合功能,使用两个单独的语言单位,组合成一个新的意思。 赵丽明对此的分析进一步深入到文字的元素中,并根据歌书的不同功能,列出了一个表格。 在这个表格上,我们看到赵丽明分解出了歌书中重复使用的字节,有人、眼睛、斧头、手、行走、房屋等。更为重要的是,赵丽明还分析出了歌书的造字法,除了接近于绘画的象形字之外,还出现了指事和会意两种造字法。 由此,赵丽明认为坡芽歌书已经具备文字的功能。但是,她自己也觉得其中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难题,例如,和古老的甲骨文相比,坡芽歌书的文字功能就显得太薄弱了。 中国境内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个不同的文字图形,每个文字都具备固定的字音和字义,可以重复使用,具备组词和造句的功能。 但坡芽歌书的81个符号却不是这样,它们不能像甲骨文那样随意拆分和组合。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完全了解81个符号的含义,也不能像小学生那样用81个单词造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