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年一例, 客多“围”多风光多 粤西人恪守祖宗传下来的风俗。年例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清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年例是当地民间祭祖、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因为年年皆有,日子不变,所以称为年例。 “自正月初二开始,在粤西茂名、湛江一带的农村,年例几乎每天都有。”化州市石湾街道工作人员劳先生告诉记者,“每个村的年例日都不同,它主要集中在正月和二月,分布于茂名、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以及湛江、吴川一带。” 年例中比较特别的一道风景就是游神。年例当天,村民分别在村内安排好的地点摆上方桌,放上糖果、点心、素菜等礼品,迎拜4人用轿子抬着的菩萨。高州人张先生说,高州每个村都会有不同时间的年例,村民把村里的“菩萨”抬出来,在村子周边游一圈,祈求大神保佑。而且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宴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聊天。 “吴川最大的民俗——年例,它的人气之旺是一年中绝无仅有的,年例始终牢固占据着我对家乡民俗记忆的第一位。”吴川人李先生介绍说。做年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倾囊而出,杀鸡宰鹅,像办喜事一样热闹隆重,只为做一个体面的年例。一般人家也就做几围,最多十几围,家底厚实的人家还会请上厨师,做名贵的菜式,不敢怠慢客人。而且哪家客人越多,摆的围数越多,就越风光。而摆少了就会被外人视为人丁不旺,人缘不好,门路窄,没朋友。 化州市杨梅镇的梁小姐认为,过年例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一条村热热闹闹的气氛。人们把一年的忙碌和紧张轻轻放下,做年例,探年例,吃年例,回归到欢乐和淳朴中,在扑鼻的年例味中感受浓浓的人情味。 民俗荟萃,专家、摄影者 和游客纷至沓来 粤西的年例宛如一个斑斓的民俗汇演大舞台。吴川各地的醒狮、舞龙、飘色、地色、武术、腰鼓、八音锣鼓、十三番,湛江的人龙舞、傩舞、龙舟舞、遂溪文车醒狮、高桩舞狮,茂名的高狮舞、麒麟舞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远道而来的各地摄影发烧友和游客,更吸引了前来实地考察的民俗研究专家。 3月15日,麒麟村的“爬刀梯”就吸引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延年、罗学光等专家前来考察。李延年说,“爬刀梯”作为民俗,承载了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激励后人弘扬先辈勇于进取的优良传统,很有历史文化意义和价值。 “五谷丰登兮仓满廪实,六畜兴旺兮神乐人喜。”年例在一代又一代粤西村民的热闹张罗中,如今可谓达到了极致。粤西人对传统民俗的传承热情,使粤西年例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风土人情、民间艺术、旅游观光、美酒美食为一体的民间嘉年华。它不仅推动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繁荣,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据湛江旅游业内人士介绍,湛江市内已有不少旅行社将年例民俗游纳入旅游线路中,赤坎百姓村、麻章太平镇年例观赏游都比较热,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吴川的年例游去年就接待了20万游客。 粤西的民俗风土人情写在粤西年例上。不仅在粤西,在临近粤西的广西北流市南部六靖、清湾、石窝、白马、大伦、扶新、平政等乡镇,年例也都相当热闹。“民风”,无民不成风;“风俗”,无风不成俗。在民间,就是这些再朴实不过的粤西乡民,用他们传统而热情的方式,沿袭着祖先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年例民俗。(彭海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