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京城"宝刀衡"(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官刀曾受民众追捧
    在衡起通的叙述中,中国民间素有“南剑北刀”之说,“南剑”指龙泉剑,而“北刀”便指“宝刀衡”。“宝刀衡”270多年的家族史可以追溯到1672年康熙皇帝为其始祖衡圣治赐姓;更早,其祖上是姓叶赫那拉的满洲人,早在1644年随清军入关之前,就已经是享誉满洲的民间制刀高手。跟随皇太极大军进入北京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成为专为皇族和大内侍卫制作刀剑的御用工匠。乾隆年间,衡家曾为乾隆皇帝制作宝剑,名为“乾隆佩剑”。
    清朝鼎盛时期,衡家刀又称“官刀”,是皇室和大内的专用器物,普通百姓难得一见。也正因此,“为了保住维系家族利益的手艺,从第一代传人衡圣治开始,衡家就一直恪守着‘口传心授,只传衡姓人’的古训”,这种祖训的另一种说法是“外人在不做活”。
    在很长时间内,民间几乎见不到“宝刀衡”的踪影,再加上严格的技艺保密手段,尽量不留下只言片语的文字资料,这也许正是“宝刀衡”不太为人所知的主要原因。1903年,在金鱼胡同西口原清代校兵场旧址建起了东安市场,作为四大股东之一,“宝刀衡”第五代传人衡宏昌首度打破祖辈的传统,在市场内开设了一家面向民间的刀剑铺,制作刀剑的作坊则设在东打磨厂胡同17号。
    “宝刀衡在第六代传人、我爷爷衡道明那一代进入发展鼎盛时期。”衡起通说,“我爷爷是曾祖父62岁时才生的独生子,上面有四个姐姐,衡家一氏三门只有这一个男孩。按照传统规矩,老哥仨每人要给他娶一房媳妇,依次延续老三门的血统。爷爷既担负着赡养父辈三门的责任,还要照顾四个姐姐,所以不得不想方设法把生意做活做大。”
      “宝刀衡”刀身上的自然水纹,据说属于大马士革钢。
    公私合营搁置刀剑制作
    这样,衡道明接手“宝刀衡”后,很快打出了“衡道明”和“飞燕”两个商标。民国期间最辉煌的时期,其出产的折刀曾远销德国、日本,而在国内,齐白石所用的刻刀,徐悲鸿的油画刀,傅作义的短剑,李少春的匕首等等,据说都出自“宝刀衡”之手。
    衡起通说,“宝刀衡”的技艺传承虽然限于家族内部,但不论长幼,而是能者居上,而且传承人是隔代指定的。他父亲衡连江那一代兄弟三人,衡连江排行老二;衡起通这一代则是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三。而祖父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指定衡起通作为第八代传承人,认为人如其名,万事能通。
    但是,衡起通1962年出生时,“宝刀衡”的武术器械生产早已停止。特别是1958年经过公私合营,“宝刀衡”与“王麻子”、“钢刀王”等字号合并组成了北京刀剪厂,衡道明担任厂长,衡连江负责技术,但所生产的已经是民用的菜刀和剪刀。衡起通小时候在家里还经常听祖父和父亲谈起刀剑制作,但他一直无缘见识真正的技艺。
    在刀剑制作停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衡连江还坚持到东单公园扎马步练功。“父亲也要求我跟着练习。立好马步以后,双手平伸出去,下面悬上砖,从一块、两块开始,逐渐增多。当时我只觉得很幸苦,对于父亲的用意却并不理解,他也从来不解释什么。后来做起刀剑时,才逐渐明白,这是制作刀剑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因为经常要长时间骑在长凳上打磨刀剑,而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方面靠细致和耐心,同样重要的还有手上的力道。”衡起通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