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妙的乐声响遍彩云之南,《月光下的凤尾竹》、《蝴蝶泉边》等云南风情乐曲,借它圆润朴素、婉转流畅的天籁之音,与旖旎明媚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它就是民族乐器葫芦丝。葫芦丝的故乡在滇西梁河县,这里的坝子上盛产绿油油的苦葫芦。葫芦长成了,傣族同胞把它们采摘下来,制成这种乐器。 在梁河南甸宣抚司署原址门外,一阵葫芦丝乐声吸引了我,循声而入,只见几位傣族青年正手工制作葫芦丝。其中一位微胖的男子正在校音,他叫杜德光,是当地年轻一代葫芦丝制作师傅和演奏家。杜德光小的时候就喜爱吹葫芦丝,把生活的喜悦化作欢快的旋律,后来拜师学做葫芦丝。经过20余载的刻苦钻研,杜德光的技艺突飞猛进,如今,他做的葫芦丝已销往国内多个大中城市。 制成一件葫芦丝,主要有选材、打孔、制管、上簧、安装、校音等工序。摘下的葫芦经过挑选,选择饱满厚实的剥皮浸洗,在晴日下晾晒数天,使之干透,然后在葫芦底部正中钻孔,掏尽内瓤和籽,成空心状。烘烤防虫是制作的重要一环,把葫芦及用作主管、副管的紫竹放在小火上烘烤,可防虫和增加材质韧性。主管、副管的粗细要与葫芦大小相配,先用标尺在主管相应位置打记号,接着用小巧的刀具挖好音孔。主管顶端要挖凹槽,装上簧片,这是关键。旧时科技不发达,装的是竹片,葫芦丝的音色不够亮,后来,心灵手巧的傣族同胞改用铜作簧片,让音色产生质的飞跃。根据主管、副管的粗细在葫芦底部钻好3个孔,插入竹管,安好吹嘴和软塞,校过音,再经密封、抛光,一件葫芦丝就制成了,拴上红穗儿,顿时精气神十足! 如今,葫芦丝上都有精工细刻的绝美图案,也成为定价要素之一。按材质和做工,花五六十元到三四百元,就可买到一个葫芦丝。(霍无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