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号为“礼义之邦”——当然,也有个别人不承认这个称号,日本人福泽谕吉就说这是中国人的“自夸”,他说:“中国不能叫做礼义之邦,而只能说是礼义人士所居住的国家。”这位日本启蒙思想家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而礼义之邦这顶桂冠又堂而皇之地落在了山东人的头上。至少从元代于钦的《齐乘》起,“齐鲁礼义之邦”的名号就叫响了。山东若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山东人若非最正统的中国人,岂能膺此称号! 张天麟,一位荣获德国土平根大学博士学位的著名教育学家,说山东人乃中华民族的“长子”: 我们知道凡是父亲的长子多数厚道而幼子则多数聪明。唯其他是长子,所以他不免失之于过于厚道。他看到他底老子创业不易,所以多俭朴而吃苦。因此,他也不免失之过于守成。然而,如果没有他的秉性忠厚,担当一切;如果没有他的吃苦耐劳,保守祖业;以及如果没有他底卓识远见(往往弟子们看他的卓识远见是迂腐)乃可任重道远,那么这个家庭早支持不住了。 江苏无锡人钱穆,一位鼎鼎大名的国学大师,以擅长考据而著称。他从历史上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而在地域上,他则着眼于山东: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 一言以蔽之,中国传统文化之代表齐鲁文化,造就了正统的山东人。 齐鲁文化的精华之一,山东人的优秀品德之一,是诚信。 二、以诚信为本的齐鲁文化 鲁是西周初年周公姬旦的封地。周公是周礼的制定者,他为鲁国制定了以礼治国的方针。周公的儿子伯禽,秉承父训,在鲁国全力推行周礼。嗣后各位君主,也不遗余力。于是,茫茫神州,数百诸侯,鲁国成为礼治的样板。外地人到了鲁国,不去观看鲁国的礼乐典籍,就不算真正到过鲁国。与礼治相呼应的,是经济上的男耕女织。鲁国地处内陆,土地比较肥沃,洙、泗等河流又足资灌溉。另一方面,农耕与礼治是相适应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利益往来,联结人际关系的,就只有伦理这一条纽带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