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千古孤独洛阳话沧桑,朵朵牡丹依旧光鲜艳丽(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相传周武王灭殷以后,就把传国之宝九鼎迁到洛阳,有定都洛阳之意。武王死后,当时辅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规模地营造洛邑,分别建立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在涧水东、水西间的为王城,即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在水东,即今白马寺附近的为成周城。周平王迁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迁都成周城。东汉刘秀称帝后,建都洛阳。
    汉魏时的洛阳城是在成周城遗址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史载洛阳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称为“九六城”。
    隋唐时的洛阳城最为鼎盛。当时的洛阳城规模宏大,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隋炀帝即位后,决定迁都洛阳。大业元年(公元625年)三月,令尚书、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营造东京,在汉魏故城基础上加以扩建。即在今白马寺旧城西18里,洛河两岸建立,洛水横贯全城,分南北两城。洛水北为皇城,南为居民区,城周围约50里。洛阳城主要有三大市,在洛水南有丰都市,洛水北、水东为通远市,城西南角为大同市。人口多达百万,仅丰都市就有120行,3400多个店,行当密布,铺面林立,人们摩肩接踵,来住不绝,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停泊在水面上的船舶数以万计,人们不停地上下穿梭,装货卸货,吆喝声、嘈杂声不绝于耳。洛阳城内的设置十分有序美妙,城西有西苑,周长200里,院内沿龙鳞渠上有16所宫院,奇花异草,多姿多彩,珍禽异兽,各展身姿。院内还开挖了一个“海”,有10里之围。周边群山环抱,山上有台、观、殿、阁。蓝天、青山、绿水,湖光山色,尽显美丽、雅致。
    隋洛阳城水源充足,布局合适。自城西西苑引谷、洛水为通济渠入城,又有洛水贯穿洛城,并在宫城东南建滚水堰,遏水入北岸的通济渠,渠口有闸门控制,整个城市用水极为方便。
    城内的给养则靠漕运。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济渠,从洛阳的西苑由洛水到洛口与黄河汇合,又自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为水源与汴渠分流,东南走向注入淮河,再通过邗沟直达长江;另一条是永济渠,即引沁水南达黄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市西南)。两条渠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动脉,船只南来北往,富庶的江淮地区生产的粮食和物资被方便快捷地运往京师洛阳,这使隋炀帝在洛阳城周围储备了大量粮食。
    “九朝古都”洛阳不断在繁荣昌盛,为各朝的科学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造就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早在五六千年前,洛阳西50里处就有“仰韶文化”,可见当时的母系氏族公社制相当发达。由此为发端,愈发辉煌。
    周朝时期,洛阳北部约有9~12万平方米的地方成为铸铜作坊,制作技艺高超,并且已经娴熟地使用分铸法等先进技术,制作出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生活用器、兵器、车马器等。
    东汉任太史令的张衡,对于天文学有独特见解,他认为陨星是与日、月、星一样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天体,自空间降落成为陨星的,而欧美在18世纪初还有许多人认为陨星是一种天气现象。张衡还在天文仪器上有所创造。他把西汉时已有的浑仪和象仪进行改造,配以计时漏钟,成为一种综合的天文仪器,这是我国古代第一台自动天文仪器——水运浑象(浑天仪),开辟了使用组合仪器的先河,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地动仪,比欧洲的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西晋太史令陈卓,综合前人的成果与经验,绘制了圆型盖天式星图,而使星图定型化,一直被后人沿用。
    在京师任尚方令的蔡伦,在造纸技术上开拓了一个新领域,把我国早期的丝质絮纸,改造成新型的纸——蔡侯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