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流传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体现了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 主持人:李庆英 特邀嘉宾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谭元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刘德增(山东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京华(湖南科技学院教授) 杨海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华文化是由若干个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构成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体现 主持人: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塑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民间就流传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民谚。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文化才可以称为“地域文化”呢? 刘德增:中华文化是由若干个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构成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体现,挖掘和研究各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秀成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在积淀的个性解剖和继承发扬。中华文化按地域来划分,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大区域格局,如齐鲁文化、秦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关东文化、蒙古草原文化等等。 葛剑雄:地域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特点的文化类型,这一文化类型和周围的其它区域有着明显的差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里的“风”可理解为流行,“俗”则已经形成习惯,“风”变化比较快,但不一定能成为俗,“俗”则相对稳定,往往可以延续很长年代。我们可以将中国文化划分为比较大的文化区,如“华夏(汉)文化区”、“西北文化区”、“岭南文化区”等。也可细分为若干个亚文化区,即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下面再根据文化类型分为更小的区域,如“西北文化区”下可分为“秦文化区”、“陇文化区”等。地域文化一般包括比较大的空间范围。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需要较长的年代,也有很长的延续性,目前常说的地域文化往往能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如秦文化、晋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杨海中:地域文化就是风土文化,就其结构而言,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这主要指表现形式;另一是具有鲜明地域内涵。但这两方面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在与各种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嬗变。 张京华: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承接古代的“方域”之学,更远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地理、舆地之学。先秦时期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的《国语》,以及《诗经》,乃至《尚书·禹贡篇》和《山海经》都可以视为地域文化的滥觞。各个地域的划分比较灵活,大多出于约定俗成、自然而然。学术界有将全国划分为六个、八个或二十四个区域等作法,划分标准具有相对性。从形成时间上看,中原地区的文化早在先秦就已奠定,诸侯各国的文化状态无疑更具典型性。但也有一些地域文化后起而颇具特色,譬如“徽州文化”较为独特,而徽州的设置始于宋代,“徽商”的形成则迟至明代;“海派文化”在近代比较特殊,但在唐代上海尚在海中,长江入海处仅有一“胡豆洲”。不仅后起的地域文化有时段的错落性,即便是中原地区,譬如燕赵文化、齐鲁文化,细加分析燕与赵、齐与鲁又有其具体的差异。又如北京作为“五方杂居”的京师,其地域文化是放在燕文化里面还是单列出来,单列出来之后它的文化起源是从全国性的都城算起还是追溯到燕国的历史,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地域文化的个性可以从方言、民俗、民间信仰、民居、饮食等多方面去认识 主持人: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和界定某种具体的地域文化呢? 葛剑雄:地域文化的表现,是指着一区域中特有的,最有特色的,而不是普遍现象,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 其一,方言。不同的方言会造成不同的文化心态,而同一方言又是同一区域人群交往的媒介,是地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因素,成为区别不同文化区的重要标准。例如,大同乡一般只指祖籍,但小同乡更强调方言。历史上一些地域集团的形成与方言有关,如刘邦所依靠的“丰沛故人”,唐初政坛的“关陇集团”,北宋的“北人”、“南人”。直到民国时期,浙江地区还有“湖州的中统,江山的军统,奉化的侍卫官”的说法。蒋介石身边的侍卫官,基本都用本乡的奉化人,原因之一就是能听得懂他说的奉化话。 其二,饮食。主要是指民间的日常饮食。民间饮食一般就地取材,并要求价廉物美,长期食用后形成习惯。如辛、辣、酸、甜、咸、腌、腊、干等都与当地环境有关,重庆的毛肚火锅,则适应了纤夫的特殊需要。此外,还包括进食的方式,如有的地方习惯于蹲食,有凳子也不用。 其三,婚丧礼俗、民风民俗、节庆。维持一种风俗或礼仪需要物质条件和经济实力,平时往往难以保持,但每逢婚丧喜事或节庆,就会不惜工本,即使下层贫民也会尽力而为,因而最能显示地方特色。 其四,民间信仰。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相当淡薄,而民间信仰非常强烈。民间崇拜的对象一般都与当地的利益有密切关系,因而长盛不衰。如刘猛将军是驱蝗英雄,所以在北方蝗灾区最受重视;二郎神是李冰化身,善治水,得到四川人供奉;而江西多山洪,许真君能治蛟,受江西人崇拜;江南丝桑发达,有蚕神庙,崇拜蚕花娘娘;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祈求航海平安。 其五,民居。官房建筑、公共建筑、祭祀性建筑有一定的规格,可以不惜工本,但民居既要适合当地环境,又能为平民所接受,因而必定是有强烈的地方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