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影人 走进皮影艺人赵忠义的家,仿佛步入了一个皮影世界,墙角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影箱,里面装满了演出用的灯具和皮影,窗台上、柜子上则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这位65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把皮影制作得更平整,甚至在床板下、枕头下、电视机下都压着皮影,而他给自己设定的必修课,就是每天都制作皮影和抄写整理影卷即皮影戏剧本,目的只有一个,让锦州皮影戏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流传下去。 赵忠义出生于皮影世家,受家庭熏陶,他自幼酷爱皮影艺术,从长辈那里继承了皮影手艺,并坚持传承下来。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赵忠义和皮影结缘已超过一个甲子。赵忠义会刻影,会制作灯光布景,会演唱。他雕刻的皮影细腻、美观,自1960年加入锦州曲艺团皮影队起,他曾多次在省、市皮影雕刻大赛以及皮影戏汇演中获奖。 锦州皮影戏最早可追溯到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四代传人。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皮影戏由关内传入,外地皮影艺人在锦传艺收徒,以此为业,凡农闲、庆丰、许愿、求雨、庙会、节日均有影事活动。” 赵忠义介绍说,明末清初,锦州古城西关关帝庙戏楼是皮影活动的集散地,许多外地流动的皮影艺人在此唱影传艺,培养了一批锦州皮影艺人。新中国成立后,锦州市在古城北门口成立了“曲艺团皮影队”,推动了锦州皮影戏的繁荣发展。一些农村皮影艺人纷纷入城,先后在北门口、南门外、三角地、站前、东大营等地组班唱影,十分兴盛,据史料记载,当时能搭班唱影的民间艺人有百余名。 1975年,赵忠义、马凤兰、王福芝、黄桂兰等民间艺人为弘扬古老的民间皮影艺术,自筹资金,组建了锦州皮影艺术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