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天堂”引领时尚潮流 海港城、朗豪坊、旺角、铜锣湾……数不尽的购物中心成就香港“购物天堂”的美称。 香港商业繁华至极,人们追逐时尚与潮流的脚步不曾停歇,购物也成为香港文化中特定的一部分。在香港,不论是商品的品牌、种类、数量、价格还是服务,都会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购物天堂”美誉,体味与世界同步的时尚购物浪潮。 在购物商业区,商场往往五步一小间,十步一大间,上至奢侈品牌,下至地摊小货,应有尽有。 香港汇集了全球各大知名品牌,每年季末或节假日,都有大量的旅客特意来香港“打货”,也成为香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每年临近圣诞,商场里到处都是拿着信用卡排队等着付款的外地游客。”在香港久居多年的内地商人李磊说,“这时候商家竞相推出促销活动,很多商品价格低至1-3折,确实很划算。”即便在平时,香港作为世界著名自由贸易区,大多数商品都免关税,外国进口的商品一般比内地便宜,尤其是电子产品、品牌手表和化妆品等等。 香港旅游发展局为此特地推出“优质旅游服务”计划,规定获得认证的商号必须通过每年的严谨评审,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明码实价、资料清晰、优质服务”的标准,帮助游客识别值得信赖的零售商户、餐馆和经济实惠的旅客住宿服务。 培植“文化沙漠”上的绿洲 常有人称香港是“文化沙漠”,因为就文化源头而言,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到今天国际化的大都市,它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缺乏悠久的历史积淀、殖民地统治下的病态培育、自由经济下商业文明的过度渲染,曾一度让香港摆脱不了这个称呼。 复旦大学陈思和曾撰文说:“过去香港历来被人称为文化沙漠,并非它没有现代化的剧院会堂,也不是没有著作等身的作家,但是文化是流行文化,文学是通俗文学,文学期刊难以维持,作家都被称为稿佬,大学精英与学者都与尘世隔绝,娱乐充斥着声色犬马和六合彩。一方面是经济华都,一方面是文化沙漠,这就是以前所实行的殖民文化政策的后果。” 香港回归祖国后,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香港的文化建设,在“沙漠”上积极培植“绿洲”。 香港每年都会举办各式体育赛事。2008年,香港更是作为第29届奥运会协办城市,主办了奥运会的马术比赛,还将在2009年12月12日承办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一年一度的“香港艺术节”,如今已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文化盛事。一个月里,几十个世界顶尖艺术团体纷纷呈现上百场艺术节目。香港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行政总监胡恩威评价说:“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节,香港艺术节在节目的组合、编排、模式上都达到一定的水准,相对于北京、上海、台北的艺术节,做得比较专业。” 香港艺术中心则是香港专责发展艺术的公营机构,一直不断推动香港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且促进香港与中国大陆及外地的文化交流。香港艺术中心不但为国际著名艺术家提供专业的展演空间,对培育香港新秀艺术工作者亦不遗余力。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2008——2009施政报告》中提出,为配合西九文化区落实发展,需要持续积极发展文化软件,包括向社会推广文化活动,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政府会鼓励文化演艺团体到全港各区演出,将文化活动带入社区。继续支持艺术工作者的创作和海外交流,鼓励大专学院和专业艺术团体培训艺术服务中介人才,加强培养广大的观众群,成就香港作为世界级文化艺术之都的愿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9年4月9日 第 07 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