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花朝戏:粤东北"二人转" 观众带尿壶看戏(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南方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还有一点,过去花朝戏“下半夜”的演出有很多“荤段”,这些部分至少被专业剧团给“改造”掉了。花朝戏一点都不“僵化”、“落伍”,推陈出新的速度令人吃惊。60年代粤剧《山乡风云》名噪一时,花朝戏也不失时机地推出过现代戏《苏丹》,剧中女主角扮相完全就是“翻版”刘琴。很难想象,一个擅长演《木匠迎亲》、《一钵化肥》,据说连征地拆迁、殡葬改革都可以入戏的小戏种,同时也能演《梁祝》和《风流才子唐伯虎》。
    2007年11月,《卖杂货》参加“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时,剧团专门请来两位北京戏剧专家提意见。除了对节目时长进行压缩外,专家觉得主题不够“积极”,把原来货郎董阿兴调戏贤姑,意外发现对方竟然就是妻子的情节,“纠正”成董为了寻妻而亲近美女,以消除贪色“抠女”的负面影响。这样改好吗?演员们笑而不答,只说:“我们在农村还是演原版。”
    这恐怕是所有地方戏剧都面临的困惑:不“雅化”,就不能“登堂入室”;而“雅化”又可能失去原生态的韵味,导致原本欣赏群体的疏远。如果不被更大层面的文化圈所接受,偏安一隅,又似乎早晚都会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讲着东北话的小沈阳和赵本山火了二人转,操着客家话的花朝戏只能远远看着,一脸寂寞和茫然。
    口述历史
    观众带着尿壶来看戏
    讲述人:紫金县花朝戏“非遗”传人
    钟石金
    我是1964年进入紫金县花朝戏团的。我们客家人常说,“喝尽千江水,难比家乡茶;唱尽世间曲,不如家乡话。”花朝戏很“土”,但是我对它感情很深。
    1978年,我们团演《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创下了在惠阳同一个地方连演18场的最高纪录。当时十里八乡的乡亲都赶去观看,演到祝英台撞坟化蝶的那一场,台下台上一起落泪。后来我还听说,有些寡妇看了,难过得受不了,全都跑到村头丈夫的坟墓上去哭坟。
    过去都没有什么“进剧院演戏”的概念。在农村搭一个简陋的戏棚,就可以演了,也没有什么观众席,乡亲们就在地上铺一床草席或者干脆坐在地上看。看的时候大家把各家各户的尿壶放在舞台前面或者两侧,有些观众看得太入迷了,竟然跑到舞台旁边当众方便起来。
    我演过《红石岭》里面的大队长,《铁公鸡新传》里面的“铁公鸡”,还有《沙家浜》里面的郭建刚。别看我现在老了,年轻的时候还是很“靓仔”的,还有女同志看了《沙家浜》专门来找我“谈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粉丝”吧。演“铁公鸡”的时候,走到哪里人们看见我就喊“铁公鸡”、“铁公鸡”。有一次演出期间,当地挨家挨户请我去吃饭,结果中午我喝得醉醺醺的,睡到晚上才想起来还有演出。虽然我在后台醉得头重脚轻的,一上台居然顺顺利利演下来,没出岔子,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老了我就演媒婆,去年剧团成立50周年庆典,我演自己编的《小丑与媒婆》。我一扭一扭走上台时,观众都笑翻了。一位老朋友专门给我打电话说,老钟,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好笑的戏!
    解码花朝戏
    【源流演变】
    花朝戏是由一种被称为“神朝”的祭祀活动演化发展而来,已有100多年历史。神朝艺人为了取悦观众,常在仪式后以小曲演唱轶闻趣事。这种表演谐趣花俏,同虔诚肃穆的神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称之为“花朝”。
    【流行区域】
    花朝戏用客家方言演唱,主要流行于粤东客家地区。活动范围包括紫金、五华、龙川、兴宁、惠阳、海陆丰等地的山区。
    【艺术特色】
    花朝戏的题材取自民间,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大都宣扬惩恶扬善、忠贞爱国、婚姻自由等主题。唱腔、曲牌约有100余种,曲白浅显易懂,常用俚语、歇后语、双关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