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天文地理 >

玉门关:它的悲戚和苍凉无法替代(6)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时代周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高德祥刚刚出了一本《敦煌古代乐舞》。敦煌的曲子戏至今已经有至少几百年的历史,它的乐谱在藏经洞中就有发现,应该是存在一千多年了,但是至今没有人能够破译。敦煌曲子戏在清朝时达到鼎盛。而从莫高窟剥离的星星之火不经意间就会引起世界的关注,如张大千的绘画、美学大师高尔泰,甚至是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其中《丝路花雨》被看做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走向国际的中国舞剧。
    走出去的敦煌文化才会引起世界的共鸣,也许这才是敦煌文化的本质。高德祥说,这要感谢斯坦因和伯希和等人,正是他们才将敦煌文化传播到世界,并且如数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而当时被清廷运往北京的藏经洞文物却遭内鬼毁坏。高德祥讲了一个故事,在1980年代,莫高窟的藏文经卷被存放在文化馆的一个平房中,房顶年久失修,大雨正好落在经卷顶上,因为长期无人进入,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粘连在一起,后来请了国家相关专家才分离开。“任何人保护敦煌文物都是有贡献的,破坏都是错误的。”
    外表热情内心淡漠
    土生土长的当地文人对如今莫高窟保护有三点质疑:一是前崖壁为沙石,但是现在用花岗岩和水泥修复,虽然坚固但是不透气,光进不去,隔绝了洞窟的“呼吸”;二是,他们认为古代人能够修建得起洞窟,不会修不起门,他们修建甬道就有防风和避沙作用,戈壁滩的热和大暴雨或者大泉河的湿度都可以排出去,现在用铝合金门和玻璃多层隔离,只是杜绝了人的危害;三是在窟顶的防风林带,成了引沙墙,容易形成聚沙,增加了窟顶的压力。
    对此质疑,记者在2009年就请教了敦煌研究院壁画恢复工程的相关专家,他们认为,这些玻璃和铝合金门正好可以让洞窟内的湿度和温度保持均衡。
    谁对谁错,需要时间来证明,或许更多意见的商议下才会接近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记者在2009年调查莫高窟的小绿洲时,多次要求沿着大泉河而上,调查上游水源,最终都被相关部门婉言拒绝,最后不得不请采药的道士带路翻越三危山绕路而进。同样,在敦煌市,一些专家文人质疑一些敦煌文化遗址管理者的做法过于专断。一位老文人甚至说:“这些遗产是属于每个人的,不是属于一个单位的。”
    由敦煌文化诞生的敦煌学,如今在兰州大学成立了专门的敦煌学院,让众多国内专家欣喜了一番—长期下去,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在国外的尴尬局面。有了敦煌学的专门研究院校,国内的敦煌学学者也就有了比日本早稻田大学敦煌学专业所更加成熟和便利的渠道。
    日本的敦煌学研究者已经走到了中国学者的前面,我们也没有必要为此耿耿于怀,因为敦煌学本身就容纳了中原和西域以及欧洲的众多文化成果而成,本就是一份多元的文化,属于整个世界。
    在敦煌城中走过,敦煌文化所承载的东西文化交融的博大情绪也在几多战乱中消失贻尽,如今敦煌从地域以及文化上都不再有承接多重的责任,它成了国内的一个旅游城市,外表的热情和内心深处的淡漠充满了一个旅游业城市应该有的性格。拜金的旅游业和无所不包的佛教文化是有本质性差异的,但是也许,如今城市的转型,是敦煌文化在变革中的必经之路。
    如今,我们在阳关不再能够感受到古人苍凉的豪情,即使是在戈壁的黄昏,本该有的文化凝结之时,交了钱匆忙行走在四面阻隔的阳关中,更多的是一份无奈和伤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