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窗 遗址古堡轮廓显现 海龙囤雄踞于今贵州遵义城西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旧称龙岩囤。这里一蒂孤悬,群山固结,三面环溪,阴深峻险。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00年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虽然遗址已被付之一炬,但考古工作者希望从现存斑驳的废墟遗迹中找到一丝当年盛极一时的影子。据近代历史学家谭其骧《播州杨保考》记载:“播州版籍虽列于职方,然专制潜力,自相君臣,赋税之册,不上户部;兵役之制,不关枢府,名为外臣,实为一独立政权。”可见,当年称霸一方的地方势力使海龙囤犹如一个小朝廷,建筑设置也极为讲究、颇显奢华。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不无感慨地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海龙囤都是山地建筑的杰出典范,蕴藏着深邃的军事防御理念,它至今完整而真实地保存着明末废弃时的格局。” 从选址看,海龙囤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四面群山环绕,囤在中央,宛若莲蕊,其选址符合阳宅“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模式。“选址时无疑既考虑了风水的因素,又考虑了城防的需要。”李飞说。 关于海龙囤的规模和形制也有了新的发现。海龙囤完全是一座城的建置。其规模庞大,占地1.59平方公里,城垣、城门、月城(瓮城)、衙署、军营、校场坝、敌楼等一应俱全。城墙状似“9”字形,绕山巅一圈,囤前留一条“尾巴”随山势逶迤而下,东南接山险,接近于“一字城”的设置。东西两端城墙保存较完整处,高达七八米。囤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后两关为吊桥关),两两围合为土城、月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囤东上囤道沿城墙蜿蜒,必要处设以关隘,以扼其要,如今尚存者有铁柱、铜柱、飞虎(三十六步)、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内沿城墙的高地及险要处,遗有“四角亭”“绣花楼”等遗迹,可能为查看敌情的敌楼。囤内最核心的遗迹,是坐落于中央偏西处的两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居南者当地人称“老王宫”,居北者为“新王宫”,彼此相距约200米。均因山取势,从东北向西南逐级抬升,占地各2万平方米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