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三 如中国这样的象形线条文字基本上都由三个部分组成,表意符号、表音符号与标点符号,线条B以及塞浦路斯文字都如此,甲骨文当然也不例外。标点符号是成熟文字的一个重要标志与不可缺少的成分,中国甲骨文确实以标点符号看也已属成熟文字。 标点符号从产生到发展完善也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世界的成型文字历史有多长标点符号的历史就有多长,当我们提到某种文字有多长历史了,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同时该种文字的标点符号有多长的历史了。正如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子是甲骨文,那么甲骨文里就已经存在有标点符号。最初的标点符号主要功能是为了区分停顿,但主要的停顿是句顿而非词顿,不过这只是中国汉语的情形,字母文字早期存在很多词顿——就是把词与词之间间隔开。早期的词顿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现在文字规范了之后主要采取空格的方式。图片自作甲骨文与世界各地2幅标点图 中国最早的标点符号就是甲骨文标点符号,主要用来分隔不同的卜辞。当时的标点符号,以线为基础 ,分为斜线或竖线,短横线,短曲线以及一种短折;与之基本同期的金文标点还多出一种双横线 = 。短横或双短横条还有表示重文的意思。春秋时期还自增加了圆点符号。东周至汉丰富多样,从大圆圈到矩形用朱色表示,还有一些特殊符号的加入,顿号也出现。而且这些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仅限于句读,还包括了分章、断开句子、短语和篇章之名等。汉代已经有了专门论述标点符号的理论,章句之学大兴,“句读”一词即源于汉代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序》。 历史时期有一些反复,到宋元明时期走向成熟,标点符号也达到30多种。20世纪20年代新式标点符号经当时教育部颁发实施,它们肯定是在广泛借鉴西方标点符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完善的一套标点符号体系。一直使用至今,想必变化不大。 其实从最初的标点符号研究也可以对汉字起源探寻做出贡献,中国的文字假如是借鉴来的,不可避免地同时也会借鉴他们的标点符号。不过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寻找古代其他国家的文字资料都属罕见,标点符号方面的资料就更为难得,所以我所能做的只能是有什么谈什么,挂一漏万是肯定的,并且谈历史时期的标点符号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还是挑选几个较早期的作个代表抛砖引玉吧。 古埃及的标点符号最常用的是两种:基本成一竖行的三短横排列以及两点排列。但是古埃及还有两种限定词,就是一条竖线,可以说与甲骨文有类似的地方。另外,有个表示复数的符号是三竖条,这是不是与中国两短横表示重文有些瓜葛很难讲;它们的分别是埃及人是三条线,中国用2条线,另外一个是竖一个是横,但古代经常横竖方向不分也是个事实。 楔型文字的标点符号为单斜条或双斜条,以及空格。这几种都让人想起中国甲骨文的标点符号,因为在不规范时期斜线与竖线很难说有什么差别。无论如何,至此即便我们不能说甲骨文的符号是从其他地方学习来的,但他们非常接近的形态依然让人很乐观。 波斯的楔形文字为几个类似楔形文字的符号,明显区别于中国人使用的体系。不过这个体系出现于2500年前,在甲骨文之后。 从古埃及发展出来的Meroitic文字的标点符号为竖3圈和两短竖条一线排列。不过这个文字在甲骨文之后了,相当于中国汉朝前后。有意思的是汉朝时期中国除了有逗号、顿号等之外,也有了圆圈号以表示句号,只是比今天的大一些。我觉得即便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整个世界的交流实际上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频繁得多。 前面我们频繁提到的一种与中国陶文对应的字母文字Berber & Tifinagh的标点符号常为一圆点,代表的是逗号作用。中国汉朝时期也已经使用到圆点符号。公元前5世纪意大利南部开始出现的Oscan文字也使用了圆点标点符号,其作用主要是分词。 克里特岛的迈锡尼人使用的B型线条文字 ( Linear B )标点符号与甲骨文基本一样,为一短斜杆。这个文字早于甲骨文2、3百年。塞浦路斯文字由于是借鉴B型线条文字而来,所以也采用了同样的标点符号。 很遗憾我尚未看到有人论述印度河文字的标点符号,但就所观察到的事物,我认为印度河印章文字是有标点符号的。其中有两种形态很突出,两条并列短竖线比较多的出现,明显与文字不属于同一个体系,可能就是印度河文字的标点符号;另外一个相对少见一些的符号为一条短竖条。很可能这两种是同一种作用,只是不够规范,所以有的是单线条有的为双线条。 从标点符号的分析来看,甲骨文也没有自创的迹象,反而这些资料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全世界在古代确实有明确的相互影响借鉴的关系。因为这样具体而独特作用的符号假如是自创就不会很接近,但事实却相反。并且甲骨文的标点符号主要借鉴的体系就是象形文字的遍点符号,一如我们曾经分析的那样。我们看到旧大陆早期文字中的标点符号其实就是线条,而甲骨文偏偏采用的就是以线条为主的标点符号。全球后期出现的符号中国也都不失时机地与他们保持一致,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甲骨文属于独立创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