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新解《三国》:华佗确有行刺曹操计划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近日,著名学者汪宏华撰文论证《三国演义》中的华佗医人医国、拥汉反曹,有刺杀“国贼”曹操的雄心与计划。在华佗的三次官方出诊中,医治周泰是为了取得刘汉的信任,医治曹操是为了灭曹,并给关羽报仇。汪宏华认为,华佗失败的原因一是他的性格过于刚正,直白的言语让曹操产生了疑虑;二是他并不真正具有开颅治病的医术,无法消解曹操的疑虑。文章如下:
    一、华佗是贬恶扬善的儒医,医人更医国
    曹操杀华佗,可谓是《三国演义》中最黑暗的一页。这一刻,无论崇拜曹操还是蔑视曹操的人,都同样地心神凝重、扼腕叹息。曹的谋士贾诩甚至也一反往日的冷观,谏曰:“似此良医,世罕其匹,未可废也。”
    然而,笔者却没有过分伤感,因为我相信,在罗贯中笔下,所有发生了的都是合理的。我还相信,人间自有正义在!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华佗是旷世儒医,不是避祸全身的中立的纯大夫、纯隐士,他抑恶扬善,医人更医国。在《三国演义》中,医师始终是时世的积极参与者,充当着谋臣、武将之外的斗争力量,比如太医吉平,包括其子吉邈、吉穆,表面是无党派人士,实则都是自由战士,他们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和高深的医道冲锋陷阵。
    其次,我们应当认识到华佗的思想倾向与民心一致,是拥刘反曹。名医吉平在第23回尚且向董承说:“某虽医人,未尝忘汉”,更何况神医华佗呢?罗贯中不愧是“圣手”,仅仅通过三次官方出诊,便塑造出了一个超越历史超越医界的全新的华佗形象。第一次写他为东吴的周泰治愈箭伤,第二次为关羽刮骨疗箭伤,第三次为曹操治头风痛。周旋于三方,不是无国界的救死扶伤、“无为而治”,而是掩饰自己的政治倾向,伺机而动。他关注的中心在刘备一方,医治周泰是为赢得刘汉的信任,“医治”曹操是为灭曹,并给关羽报仇!
    试问,假如华佗背逆民心,医好“国贼”曹操的病,他还有今天的名声吗?没有!无论他的医术有多高。
    二、医神华佗不惜半生期待,为战神关羽疗伤
    文学就是文学,需要运用铺垫与巧合。华佗前期之所以为东吴周泰治疗箭伤,原因有三:一是为了回避曹、刘这对主要矛盾,以“中隐”之士自居;二是欣赏周泰这种既勇敢又忠义的人才,惺惺惜惺惺;三就是为了获得进入汉营的通行证。
    周泰是谁?东吴的拼命三郎,孙权的救命恩人!孙策在定江东时,守宣城的孙权遭山贼袭击,幸亏周泰奋不顾身,拼死救护才得以脱险。就是在这一次,周泰中了箭伤,命在旦夕,华佗将他救活。后来,周泰又在濡须救孙权于重围,小说第68回写道:“权亲自把盏,抚其背,泪流满面,曰:‘卿两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枪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言罢,令周泰解衣与众人观之: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孙权手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
    尽管关羽不喜欢“鼠辈”孙权,但他对周泰不会不敬重,因为他们具有同样的品格。于是,“莫非昔日医东吴周泰者乎?”就成了华佗轻松敲开关羽营门,毛遂自荐的文凭。
    华佗为了获得他心目中伟大的病人,等待了大半生,就如伯牙等待钟子期。而关公也毫不犹豫将自己珍贵的右手交给华佗,任他“宰割”。在华佗的三次出诊中,“刮骨疗伤”最为出彩,医患双方是配合默契,互相成全,华佗因关羽而出神入化,关公因华佗而镇定从容。一时间,世上没有了难忍之痛,没有了不治之症,只有刮骨与下棋的声音此起彼落,只有医神与战神的光芒交相辉映。手术结束后,患者说:“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医者说:“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这大概是所有医生都梦想达到的巅峰时刻了。
    离开的时候,华佗婉拒关公的百两黄金,并说:“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神医之真实面目终于暴露出来,不求名利,不慕富贵,只为救义士,救汉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