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新解《三国》:华佗确有行刺曹操计划(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三、华佗为行刺而撒谎,并不具有开颅术
    相比之下,华佗对曹操就不那么客气了,曹操早就有头风痛的痼疾,他却不曾登门求治,直到病入膏肓才盛情难却,姗姗来迟。用意何在?为了在关键时候表现自己绝无仅有的开颅术吗?非也。他要行刺!
    在确认华佗意在行刺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判断他是否真正具有开颅治病的能力。
    此前,人们大都相信华佗不会撒谎,他一定掌握了开颅医术,一定能够治愈曹操的病。实际上无需用现代医学的消毒、麻醉、解剖、急救等标准要求,只需从小说文本就可以推断华佗不能开颅。如果他能开颅,那么不管是为了治病还是为了完成行刺,都应该在曹操怀疑之后,请求用另外一个患有同种疾病的人做试验,证实自己的能力,打消曹操的疑虑。但华佗至死都没有这样做。由于曹操遭遇过吉平的毒汤药,懂得自己不能先喝,先尝试,所以同样也不会甘当华佗的开颅“处女秀”。
    既然华佗不能开颅,他曹营干什么?送死吗?当然不会,只会是行刺。为了这一天,他同样等待了大半生。而且准备了两张文凭——治周泰、疗关羽。
    然而,华佗从关羽身上拿到文凭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他治愈的是比普通箭伤难度更大的毒箭伤,并且用的是刮骨疗法,所以曹操愿意请他做最后的尝试;另一方面,由于他治疗的对象是与曹操势不两立的关公,相互间还曾不吝溢美之词,所以曹操非常警惕。果不其然,一听到“用利斧砍开脑袋”等敏感说法,曹操就动怒了:“汝要杀孤耶?”并认为华佗“欲为关公报仇”。
    当然,引起曹操猜忌的更直接的原因还在于:第一,他从来就没听说过开颅术,华佗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华歆在向曹操介绍时,只说华佗能借助麻沸汤治疗“五脏六腑之疾”与手足、眉间之瘤,未有开颅之说。华佗在与曹操分辨时,也只提及了自己的刮骨疗毒业绩。然而,略有医理常识的人都清楚,刮骨手术与开颅手术相距十万八千里,没有成功经验,任何人也不能轻易打包票。
    第二,华佗将曹操的病说成是“小可之疾”。头风痛在初、中期或许是小毛病,但到晚期就难治了,至少要开颅就不是小事。大脑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不可认知的“奇恒之府”,而仅仅多了一手麻沸散的华佗又怎能等闲视之呢?相比开颅而言,刮骨才是小事一桩。
    曹操疑云重重,他不再有耐心了,决定放弃治疗,将华佗下狱、杀害。
    四、华佗改进行刺手段,却被自己泄密
    华佗为什么要煞有介事地谎称自己能开颅?因为此时站在曹操面前的华佗已经不是往日慈悲为怀、普救众生的大夫了,他已经变身为以毒攻毒的冷面杀手。为了获得成功,他必须撒谎,并且要说得有板有眼。
    《三国演义》中存在这样的规律,曹操每晋位一次,都会遭到某些保汉派的暗杀,其中常有医生。第一次是董承认为医生具有接近曹操的先天优势,便在“衣带诏”行动失败之后想到了名医吉平(第23回),后来金祎又推举出吉平之子,因为他们“与曹操有杀父之仇。(第69回)”。但两次密谋都因其他同伴泄密而未遂。
    医生群体就像谋士群体一样,如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强者总是后一步出道,吉平、吉邈、吉穆、华佗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华佗除了医术最高之外,他在行刺手段上了也做了改进:第一,他不再与他人合作,独自孤军深入;第二,他不再用汤药,改用手术刀——利斧。在手术刀与头痛病之间,无疑只有谎称开颅最显合理,最能致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华佗还是犯了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的错误,以为曹操身经百战,也一定是关公似的硬汉,不怕痛,不怕死,所以就非常直白地将开颅的经过说出来了,没想到曹操老奸巨猾,具有极强的反行刺能力。当华佗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已经晚了,“小可之疾”已经不能安抚“利斧”、“砍开”对他的刺激了,反而让他的疑心加重,如“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
    假如华佗徐图渐进,先只向曹操说需作刮颅骨治疗,气氛就会缓和多了,纵然曹操做过刺客(刺董卓)、身经百“刺”,依旧可以乘机刺穿甚至砍开他的脑袋。华佗只学到了刺客的刚勇,却没有学到刺客的阴柔,他被另一个儒雅、正直的自己泄了密。
    华佗壮志未酬身先死,几乎完败,他精心治疗的关羽未过百日就败走麦城,英勇就义;他精心策划的刺曹行动半途而废。既没有在政治上实现拥刘反曹的抱负,还将自己医学的老本丢弃——《青囊书》遗失。
    然而,正义终究战胜邪恶,华佗不应有憾:关公虽败犹荣;天下被强于曹、刘的司马统一;《青囊书》的痛失更是激励后来者勇攀医学高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