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刘心武:黛玉家产和血缘之谜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刘心武揭秘红楼第三部》封面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曾引发了红学界乃至文化界的大讨论。在刘心武的探佚成果中,大观园中众人命运与高鹗所续大相径庭,彻底颠覆了大众以往的阅读经验。在第三部中,刘心武的揭秘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林黛玉身上的重重谜团被一一揭开———如在贾府中有多少林黛玉的敌人?除了王夫人和薛姨妈之外,还有什么更为危险的邪恶力量?林黛玉是怎么死的?
    林黛玉家产之谜
    黛玉无任何经济外援
    《红楼梦》第十二回写到,林黛玉因为父亲林如海身染重病,便在贾琏的护送下去扬州探望。不成想,大半年之后,林如海竟然不治身亡,林黛玉就彻底成为了孤儿,从此只能寄居在外祖母家里。那么,林如海死了以后,会不会留有巨额遗产?
    首先,书里面对林如海的情况交代得很清楚。这个人祖上三代都是皇帝给封了贵族头衔的,到他这一代,虽然不再享有贵族头衔,但他科举考试获得了很高的名次,当了巡盐御史,衙门在扬州。巡盐御史,这是个肥缺啊!他在多少个环节上可以获得财富啊!他死了以后,一定会留下大笔的遗产。
    可是,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会发现,林黛玉在荣国府里没有任何的经济外援。《葬花吟》中,一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十分贴切地道出了她寄人篱下的真实感受。从经济地位来说,她是整个荣国府的小姐里面最悲苦的一个人。
    第四十五回写到林黛玉和薛宝钗说了很多知心话,牵扯到两个人的经济状况。林黛玉就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什么意思啊?“一草一纸”,这个话把她生活当中的所需全概括了。这个“草”,说明她很谦虚,说自己是吃草的,也就是说她平时的吃喝全靠荣国府供应。说“纸”,因为林黛玉是一个才女,她要读书,她要写诗,她有文化需求,她这方面的需用也都要靠荣国府供应。
    林黛玉的身体很弱,需要吃燕窝。燕窝是很贵的东西,即便贾母、王夫人不嫌她,荣国府那些底下的人不也得说她的闲话吗?这时,薛宝钗就跟她说,这个燕窝她们家供得起,当晚就让人送来了一大包燕窝。此外,还送了一大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那个时代薛家就有洋糖,两个人的经济状况真是太不一样了。
    贾母是黛玉的经济靠山
    贾母对林黛玉,在经济上是保驾护航的。这就要讨论第二十九回中的那个情节。贾母到清虚观打醮之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端午节快到了,贾元春从宫里给荣国府的亲属颁赐节礼。贾元春赐给这些人的节日礼物,贾宝玉和薛宝钗得的最多,均等;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等人比他们少。这意味着什么呀?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意向,就是指婚的意向。这是很利于实现“金玉姻缘”的一个举措呀!因此,王夫人和薛姨妈肯定非常高兴,关键看贾母的态度。
    贾母在这件事上装傻。你没明说,我就不懂。这是贾母的一个重要态度。而且,当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清虚观打醮,贾母让荣国府的女眷全去,首先她点名要薛姨妈必须去,然后让人告诉王夫人让她也必须去。荣国府的那些女眷倾巢而出,几乎所有能争取到机会的人全去了,但是有一位没有去。谁啊?王夫人。
    王夫人不去,这在当时那个社会里是一个很骇人听闻的现象!她说她有事。有什么事?她说宫里面元妃那儿会派人出来,她要接待。这是为什么?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看到贾元春颁赐节礼,把贾宝玉那份和薛宝钗那份完全划一,心里特别高兴,但贾母一点反应都没有,王夫人觉得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所以就没有去。
    王夫人没去,但是那个张道士却在贾母面前给贾宝玉提亲了。提亲以后,贾母就当着大家表态了:“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点再定吧!”这个话很厉害,等于当众宣布元妃的指婚无效。贾母还故意搬出一个和尚———因为王夫人、薛姨妈总在造舆论,说有个和尚如何预言了“金玉姻缘”,贾母的意思就是:你们有和尚预言,我这儿也有和尚预言。贾母接着说:“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
    贾母知道薛姨妈、王夫人一天到晚在“金玉姻缘”上打着主意:你们不就是嫌林黛玉穷吗?嫌林黛玉没有根基吗?你们不就是怕成就“木石姻缘”吗?现在我就把话说清楚了。然后,贾母又说:“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了。”这是什么意思?林黛玉虽然没有得到她父亲的遗产,但是贾母有私房钱,她是林黛玉的经济上的后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