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财产被挪用私吞 但林如海应该分给林黛玉的遗产究竟跑到哪里去了?第十六回写到:“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诸事停妥”,当然包括贾琏以监护人身份争到了林黛玉的遗产这件事。 我们从第十六回往下看,就会发现贾琏带着林黛玉从苏州回来以后,很快遇到了一桩大事,就是贾府为了迎接贾元春省亲斥巨资兴建了大观园。历来都有一些读者感觉到,林黛玉应得的那份遗产肯定是在兴建大观园的时候被贾府挪用了。林黛玉自己对此混沌无知,贾母应该是知道的。但因为元妃省亲一事关乎整个家族的根本利益,贾母对此也就予以了容忍。 那么,林黛玉应得的遗产全部都挪用于兴建大观园了吗?当然不是。贾琏既然经手此事,必然从中贪污。 第十六回写贾琏从苏州回来,平儿私下里有一句话说他:“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钱还要找回来呢!”又写到贾琏听说贾珍派贾蔷去姑苏采买戏子,公然笑道:“这个事虽不算甚大,里头大有藏掖的。”“藏掖”就是暗中贪污的意思。这些笔墨其实都在向读者暗示,从苏州携林如海的大笔遗产到贾府的贾琏是一定要从中侵吞的。 在第七十二回里面,贾琏和王熙凤说了好多有关银钱的话,贾琏说不过王熙凤,于是就用一句话收场,他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财就好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写上的!从七十回往前,贾琏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获得二百万两银子?请注意贾琏的口气,“这会子”是相对于“那会子”而言的,“那会子”是哪会子?就应该是他陪林黛玉到扬州,先是探视林如海的病,后来林如海就死掉了。贾琏把这些银子拿回来之后,有可能形式上往官中交了一点,其他的就和王熙凤私吞了。 林黛玉血缘之谜 宝玉不是贾母的亲孙子 面对宝、黛之间的爱情,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曹雪芹这样一位天才作家,为什么要写一对血缘如此接近的人物彼此相爱?曹雪芹的“真事隐”究竟隐藏了什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贾母这个人物的原型。 贾母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的李煦的一个妹妹。她嫁给了康熙朝江宁织造曹寅,但是就在享受荣华富贵生活的时候,丈夫曹寅一命呜呼了。 曹寅死了,他儿子接着当这个江宁织造,就是曹禺页。可是天公不作美,不几年,曹禺页也死了。康熙就命令李煦:你去到曹寅的侄子里面选一个奏报上来,过继给李氏,接着当江宁织造。李煦就给康熙上了奏折,推荐了曹兆页。曹兆页转化到小说里面构成的艺术形象,就是贾政。 小说里面说贾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贾赦,可是贾赦跟贾母住在一起吗?不住在一起。这不但是贵族家庭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在封建社会的普通家庭里也是很离谱的。贾母的丈夫是贾代善,贾代善死了以后,爵位是由贾赦来承袭的。可是袭爵的他却不住在荣国府的荣禧堂,不住在荣国府中轴线上的主建筑群,却跑到荣国府隔壁另外一个黑油大门的院子里去住。这个荣禧堂——荣国府最重要的一个空间——被谁占据了呢?贾政和王夫人。 这是曹雪芹“真事隐”、“假语存”文本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因为在生活的真实当中,李氏的丈夫和亲儿子都死了,过继来一个儿子带着儿媳妇来侍奉她。而贾赦呢,在生活真实当中是贾政原型的一个亲哥哥,并没有与之一起过继到李氏的门下。在小说里,为了写作上的方便,曹雪芹就合并同类项,把生活当中贾赦的原型也设计成了贾母的儿子。 以生活原型而言,曹雪芹如果是曹兆页的儿子,那么他跟李氏就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他只是一个过继来的儿子生下的一个孩子。但是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富贵家庭,还是普通人家,都认同一个道理:过继的儿子如果是成年过继过来的,和他过继后的父母关系不融洽的话,这个儿子所生的那个儿子却会被上面的祖父、祖母视为自己的亲孙子,这是在那个时代为了延续一个家族的血脉约定俗成的一种心理认知和伦常定位。所以书里多次写到,贾母对贾政没有什么感情,但她确实是把宝玉当作心肝宝贝,这是非常合理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