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余自言:《金瓶梅》文化现象管窥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这确实是一项独特的文化景观:《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小说,可是其独特的文化意味竟远远超越了同时代乃至以后很长时期的文学。其卓然不群的姿态,不仅使当时文学摆脱话本文学群体创作的性质,而且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已远远超越了它那个时代所能承受的程度。
    当然,《金瓶梅》不可避免地承袭了一些传统的观念及其套路,可是其描金镂丝般的写实功力,不自不觉地使兰陵笑笑生笔下的故事变得意味深长极具张力。直面淋漓现实的自然主义导致了理念的冲突,而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 一
    中国小说的主题意识偏执于伦理道德教化及人伦道德至善的认同,体现了儒学“美善相济”的文化思维图式。中国文化传统的同一性、整体性促成了中国小说思维图式的超稳态结构。正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金瓶梅》所显示的文化反叛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对此,我们不必要对其反叛作出简单的是非价值判断,因为其在文学上的意义已超越了《金瓶梅》的实质内容。
    实际上,《金瓶梅》是反伦理反道德的“恶之花”。可是它却首先是以道德说教的面孔出现的,这般套路与话本小说的开端无异:“这财色二字,从来只没有看得破的,若有那看得破的,便见得堆金积玉,是棺材内带不去的瓦砾泥沙;……罗袜一弯,金莲三寸,是彻坟时破土的锹锄;枕上绸缪,被中恩爱,是五殿下油锅中生活。”可是当展开故事时,其人物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春梅诸人,其恶浊、其淫荡、其狡诈,真可谓穷形尽相,不一而足,各具特点。其微妙细腻处不能不让人叹服兰陵笑笑生的笔力。读罢全书,显然有一种滑稽的感觉,以一种道德说教的方式“诲淫诲盗”。这种可笑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因为美与丑、善与恶构成了复杂的世界,而文学是反映现实的,真实面对丑、恶并将之写的入骨三分,写的鲜活淋漓,这自然是文学的一种责任,《金瓶梅》似乎做到了这一点。这完全是由于其文学样式的革新及文学内涵的延拓造成的。虽然这表现出一种表里不一的尴尬,可是这却是一种文学探索的努力。很显然,兰陵笑笑生的努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金学”研究成果不断出新的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