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袭人为什么被特许与贾宝玉云雨?(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发现重大隐情,化不利为有利
    不久又发生一件更使袭人吃惊、难堪和失望的事:宝玉和黛玉在园内互诉肺腑,第一次捅出互相深爱的衷肠,黛玉又是激动,又是害羞,口里说着“你的话我都知道了”,却头也不回地去了;而宝玉望着只管发起呆来.正巧袭人怕他热,拿了扇子赶来送给他,见黛玉刚走开,而宝玉却出了神,袭人和他说话,他竟未看出是谁,只管呆着脸说道:“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从来不敢说,今日胆大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袭人听了,惊疑不止,又是怕,又是急,又是臊,连忙推他道:“这是哪里的话?你是怎么着了?还不快去吗?”宝玉一时回过神来,方知是袭人;虽然羞的满面紫涨,却仍是呆呆的,接了扇子,一句话也没有,竟自走去。这里袭人见他去后,想他方才之言,必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有事,令人可惊可畏。却是如何处治,方能免此丑祸?——想到此间,也不觉呆呆的发起怔来。
    袭人不可能像有些丫环那样,偷着帮助公子、小姐暗恋,做一个红娘式的人物。她本人比较正统,是循规蹈矩的女子;她又深知贾府家规极严,绝不容许发生此类事。她作为丫环,在宝玉的纠缠强求之下,与宝玉结有私情,主子们知道也不认为有伤大雅,但宝玉如头脑发热,与黛玉暗恋,即使仅是恋爱而不慎暴露,必将大祸临头。事实也是如此,贾环向贾政诬告宝玉强奸金钏不遂,打了她一顿,害得金钏自杀;贾政便气得面如金纸,命人立即将宝玉抓来,当场要将他“着实打死”!虽经贾母阻止,也已打了个半死.袭人见他的伤痕极重,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份儿。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可叫人怎么样呢?”
    袭人并不说说而已,她要采取切实措施,制止事态的发展。她决定乘宝玉挨了贾政毒打,王夫人忧心万分的良机,依靠王夫人的力量,暗中与王夫人商讨此事:“今日大胆在太太跟前说句冒撞话,论理——”得到王夫人的鼓励,她又说下去:“论理宝二爷也得老爷教训教训才好呢!要老爷再不管,不知将来还要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听了点头叹息,大受触动,不由得对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这一声非同小可,不是将她看作丫环而是看作儿媳了!“你这话说的很明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其实,我何曾不知道宝玉该管?……我时常掰着嘴儿说一阵,劝一阵,哭一阵;彼时也好,过后来还是不相干;到底吃了亏才罢!设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又滴下泪来。袭人见王夫人这般悲戚,自己也不觉伤了心,陪着落泪。因为袭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題,她已与宝玉成了事实夫妻,他是她的终生所靠:“设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
    袭人告诉王夫人,自己也“哪一日、哪一时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因此建议王夫人:“怎么变个法儿、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王夫人听了大吃一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既蒙老太太和太太的恩典,把我派在二爷屋里,如今跟在园中住,都是我的干系。太太想,多有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的,倒不如预先防着点儿.况且二爷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嘴杂——那起坏人的嘴,太太还不知道呢:心顺了,说得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没有忌讳了。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个直过儿;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还是平常,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呢?那时老爷太太也白疼了,白操了心了。”
    袭人分析宝玉在贾府中的形势,合情合理,更符合事实。他虽然得到贾母的宠爱,别人当面不敢怎么,背后恼恨妒忌的人不少,无论赵姨娘和贾环母子,还是贾赦和邢夫人夫妇,等等,都恨不得宝玉倒霉。
    尽管如此,袭人讲这套话也是冒很大风险的。她向王夫人申明:“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有了!”袭人亲见亲闻宝玉与黛玉的恋爱奥秘,她为了保护宝玉不出事,也为自己深谋远虑,所以必须冒险进言而防患于未然。妙在她的言论得体,又懂世故,又近人情,更且辞令巧妙,她虽钦敬宝钗,明知宝钗清白,竟将她与黛玉相提并论。王夫人闻言已疑宝玉“和谁作怪”,袭人却不肯供出黛玉,只是泛泛而论,从大道理着手,让王夫人从爱护宝玉出发,加以防范。如果讲出宝玉和黛玉的实际情况,就要恶化形势,反而坏事。袭人的苦心,果然获得好报——
    王夫人思前想后,心下越发感爱袭人,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得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混忘了。你今日这话提醒了我,难为你这样细心。真真好孩子!……只是还有一句话,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索性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点心儿,别叫他糟蹋了身子才好。自然不辜负你。”袭人低了一回头,方道:“太太吩咐,敢不尽心吗。”说着,慢慢的退出,回到院中。
    世间的事,实在复杂。宝玉和谁作过“怪”?恰恰是袭人,而正是这个袭人,要王夫人防他与别人“作怪”.而王夫人还大喊这个与儿子作过怪的女子为“好孩子”、“真真好孩子”,放心地将儿子交给她,要她“好歹留点心儿”防别人,让她单独与儿子“作怪”,只是“别叫他糟蹋身子才好”,也即稍许节制点即可。真是不可思议,却又合情合理,只有曹雪芹这样的一代大家才能写出这样精彩的篇章,刻画出人性、人心复杂得简直讲不清、讲清了又简单自然的奥秘。
    袭人入虎穴得虎子的检举,可谓人财两得:王夫人很快即与凤姐商议,袭人的月例从自己的月例中取出给她,每月给她二两银子外加一吊钱,这一吊钱是大丫头们规定的收入,二两银子是给袭人的特殊津贴。又关照:“以后凡是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赵姨娘和周姨娘都是贾政的侍妾,她的这种安排,分明是早晚要升袭人为贴身侍妾。薛姨妈在旁也赞同说:“早就该这么着。那孩子模样儿不用说,只是她那行事儿的大方,见人说话儿的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倒实在难得。”薛姨妈毕竟深有阅历,不仅看出袭人表面上的优点,还指出她柔中有刚、绵里藏针的内在气质和坚忍性格,很有眼力。王夫人听亲妹妹如此说,触动衷肠,禁不住含泪说:“你们哪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还强十倍呢!宝玉果然有造化,能够得她长长远远的服侍一辈子,也就罢了!”王夫人这番话,的确是肺腑之言,也讲的很对,可惜后来宝玉果然没有造化,“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凤姐道:“既这么样,就开了脸,明放她在屋里不好?”连号称“凤辣子”的凤姐也如此凑趣,可见袭人不仅人品、性格优异,而且苦心并未白费,在上层主子中已有众望所归的圆满效果。
    后来袭人归省母病,贾母按姨娘的标准赐衣,凤姐又亲自安排,给予姨娘这一级所能给的最高礼遇:“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们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分头派四个有年纪的跟车。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又特关照周瑞家的:“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说我的话:叫她穿几件颜色好的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要好好的,拿手炉也拿好的。临走时,叫她先到这里来我瞧。”她知袭人谦逊省事,不讲究排场和虚礼,故而要亲自检查.检查后还是不满意,又赐高贵服装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等数件,吩咐小厮打灯笼,一起送袭人回家。袭人在经济待遇尤其是礼遇规格上,已攀上贾府最得宠的长孙宠妾的地位。
    王夫人还在适当的时候向贾母正式提出选袭人为宝玉贴身之妾,推翻贾母派定的晴雯这个人选,硬说晴雯“病不离身”,有“女儿痨”,“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对袭人,王夫人向贾母特地详细汇报说:“知大体,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也要性情和顺,举止稳重的更好些。袭人的模样虽比晴雯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是一二等的。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未同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她只有死劝的……”贾母认为“袭人本来从小不言不语,我只说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的,岂有大错误?”袭人的未来地位,终于得到贾母的正式批准。王夫人娶儿媳是反黛玉而择宝钗,与取袭人为妾是“配套”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