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的心性修炼(一):格物致知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腾讯儒学 妙华法师 参加讨论

    文/妙华法师
    王阳明思想的第一个节点叫“格物致知”。
    王阳明小的时候,家里经常有和尚道士来往。他的“四书五经”学得很好,还想去从军。
    
    四书五经(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前不久到浙江余姚去考察了王阳明的故居。
    王阳明的爷爷租财主的房子,在余姚养家糊口,就是今天见到的阳明故居是租来的。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位进士,明朝时在北京当官。
    他和他的父亲有段对话,大概意思是:
    父亲告诉他:“你好好学,以后像我一样考个进士。”
    他告诉他的父亲说:“你读四书五经是为了考取功名,我和你不一样,我求道、学习是为了成圣贤。”
    所以说王阳明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就立志要成为圣贤。
    那这个地方我们就要商量了。
    佛教说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王阳明立志要成为圣贤。
    从这里我们要回转过来。
    其实普通的老百姓,我们不能够成圣,我们也可以成为贤者;我们不能够成为贤者,我们可以成为善人;我们不能够成为善人,我们通过读书、思考、修行,至少可以成为一个明白人。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前提是要立志。
    可是今天的小孩,立志要考上清华、北大。考上清华、北大干嘛呢?拿了文凭以后能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以后怎么样呢?能有个好收入;有个好收入以后怎么样呢?能找个好媳妇,再买个好房子。
    我们的立志就出了问题了!
    那么再回到前面讲的“黑心人”、“空心人”和“玻璃人”,告诉大家,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小孩的立志出了问题。
    立志又与另一个教育相关:启蒙。
    小孩从八岁到十六岁,家里人一定要给他树立一个人生的标杆,叫立志。
    王阳明在招收学生的时候,把立志的铭文就刻在龙场阳明洞的石壁上,我的学生必须要立志。如果立志仅仅是为了升官发财,他认为那个是不够的。
    不够的原因在哪里呢?
    用一句话来概括,因为人不仅仅是个肉眼凡胎,不仅仅是四大五蕴合成的,不仅仅是个生命的肉体,人是有灵魂的诉求的。
    一个人如果能像一株大树一样,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必须要立志,根深方能叶茂。
    “志当存高远,行不外平实”。虽然我们都是普通的肉眼凡胎,但是当立了高妙的“志”以后,在做人、做事、求学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屹立不倒。
    如果你的志向非常的浅表,尽是眼前的既得利益,这种人往往让自己的灵魂受委屈,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生长的力量。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不是讲外表的争强好胜,而是内心深处要把自己的灵魂释放出来,那必须要通过立志才能实现。仅仅靠满足肉体,满足欲望是不能够实现的。
    下面就讲“格物致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资料图 图源网络)
    “格物致知”,如果用西方的语境来讲,“格物”就是观察、了解、分析、判断、总结事事物物后面的道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了解事物的规律。
    我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大家可能就会听懂了。
    如果你下过围棋的话,围棋有金角银边。不管你是拿黑子还是拿白子,只要把边、角占住,就占了先机了。
    我们拿张宣纸在这里画画。一张宣纸只有咫尺见方,但是咫尺中要见到大千。像郑板桥画几根竹子,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片竹林,就可以看到风花雨雪。画画也要占金角银边。
    我们打羽毛球、打篮球,也是金角银边。打球站到角上了,站到边上了,这个场地就是你的了。也是金角银边。
    如果有群流氓要打你,你站在墙角,就有了三个帮手,也是金角银边。
    下围棋、画画、打球、打架,这四个完全不同事物,但是它后面隐藏的道理是不是一致啊?它后面所隐藏的道理是一样的。
    王阳明在十六岁的时候,冒着得肺炎的危险,在“格竹子”。通过竹子这个物象,他要了解到事物产生、壮大、消亡的规律。
    当然用西方的语境讲“格物致知”不如佛教来得直接。因此,我经常把“格物”两个字单刀直入地讲成“参悟”。参悟人生,参悟宇宙,参悟我们身边的事事物物,从而获得自己内心的觉悟。
    “致”是到达,是要行动的,只有行动才能够到达。“致”的左边是“至”,右边是拿着牧羊的鞭子,心里要想,身体要去行动,才能够“致知”。
    而这个“知”,两个意思全部要讲出来,全部领会才是对的。
    最浅表的就是西方语境讲的知识。
    七、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讲得最多的话,在墙上挂着的: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今天讲这句话,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愚蠢啊?因为要学习知识,互联网百度一搜就有了。医学的知识、宗教的知识、科技的知识、天文的知识。互联网上都有啊!所以大家可以发现,“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大家不太说了。
    因此我想告诉大家第二个意思,“格物致知”的“知”应该是“智”。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知”和“智”是通假字。
    如果你到外面去游山玩水,在石头上可以看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写的不是智,而是知。为什么古人会写错别字呢?原来在古代“知”和“智”是通假字。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资料图 图源网络)
    “格物致知”不仅仅只是获得知识,而是要获得事物全方位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和心相应的“智”,而不仅仅是知识。比如说动物的知识,植物的知识,矿物的知识。只要勤奋点,脑子活一点,这些知识是很容易掌握的,但是要达到“致知”就很难了。
    讲到此还没有完全讲透。“智”的本质是什么呢?
    因为你们大家都是在职的,受过教育的,正处在青壮年的,那我就给你们讲深一点。
    这个“智”是对“愚蠢”来讲的。这些人很愚蠢,突然出现个智者,给他们讲了很多人生宇宙的道理,把他们听得兴高采烈。因为有“愚蠢”才有“智慧”,有“迷”才有“悟”,有“黑”才有“白”,这是“二元对立”。
    当你们在欣赏“智慧”,崇拜“智慧”的时候,暂且打住,不要停留在智慧这个层面。因为“智”的本质是什么?“智”的本质是“道”。
    在中国语文的语境当中,当我们讲到“智”的时候,背后隐藏的是“道”。只有悟了道的人,明白了人生和宇宙实相的人,不被人间所有的名利所困扰污染的人,像老子、庄子、孔子、孟释迦摩尼这些人,他们在道的层面上了,那个叫悟道。
    所以“智”是用来干嘛的呢?
    “智”不是用来玩权力的,“智”不是用来挣钱的,“智”不是用来泡妞的,“智”所相对的境界是“道”。
    我们再从最深的地方往最浅的地方讲。“智”的真正的功能是让人觉悟。
    人来到世界上,何以为人?发挥人心灵的最高价值,因此才有了“智”这个字。
    我们现在跟着西方人跑,靠知识、靠技术、靠手段,然后把物质世界搞得丰富多彩,这个都没有问题,但是背道而驰了。
    一言以蔽之,我们今天所有的科技,如果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都会成为杀人的屠刀,早晚会出现这一天的。比如说美国和朝鲜的对抗,谁能预测哪一天会发生核战争呢?没有人能控制这个局面。
    什么东西能控制这个局面?
    让所有国家的领导人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道的层面上发挥宇宙的天性,发明人的善性,就是王阳明最后讲的那个“良知”,今天的科技才能够真正给人类带来福祉。要不然我们永远坐在火药桶上。穷人也好,富人也好,大家都坐在火药桶上,是不安全的。
    我们古代人对“道”的认知和发挥上,已经是彻头彻尾淋漓尽致了。
    王阳明的这一系列学说,我们把它称为新儒学;孔子时代的儒学叫原始儒学;孟子时代的儒学我们把它称做发展中的儒学;从孔孟一直到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我们把它叫作复合性的儒学。
    为什么称为复合性的儒学?
    一两句话很难把这个思想的发展过程给大家说清楚。简单地告诉大家,从周敦颐一直到王阳明,整个宋明理学,它是儒学、道学、佛学的有机的融合。也就是说今天学习“阳明心学”,我们可以垂手可得,可以走一个直径,直取!
    因为如果要学习道学的话,你可能牙齿都掉光了,道学还没研究明白;如果要学习儒学的话,可能你成了个书虫子,未必能把儒学研究明白;如果要学习佛学的话,同样也是这样。但是“阳明心学”,它把儒释道最精华的部分做了一个萃取,讲给我们。
    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真三不朽”呢?
    他不但道德好,功业好,而且著书立说也好,因此被称为“真三不朽”。评价他为“真三不朽”的人,是明朝的大儒、名臣王世贞。
    那“真三不朽”前面是不是还有个“假三不朽”啊?
    它或多或少对1300余年来的儒人有一个反讽,因为孔子讲立德、立功、立言。我们看很多的儒人成了书虫子,成了书呆子,成了犬儒。
    什么叫犬儒啊?
    见了当官的就摇尾巴,见了领导舔着舌头摇着尾巴就像狗一样,没有自己独立的士大夫的精神。那个就叫犬儒。
    什么叫腐儒呢?
    麦苗韭菜都不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嘴不能说,心不能想,给他个事他还搞不了。那个就叫腐儒。
    大家今天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注意了,你不要成为犬儒。
    现在大学里面有很多的两院院士,甚至是博导,本来他在科研上,在学术上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结果摇身一变成了领导人了,不做学问了,不搞科研了。他成天在忙啥?不管他忙啥,我们先不说。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是狗的心态,到处都在啃骨头,到处都在舔屁股。那就是犬儒。要小心了!
    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很热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从心灵深处把桩打牢了,恢复士大夫的一种精神主体。人之所以为人,大丈夫顶天立地,那种东西是不能丢的。如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果你学到最后成了腐儒,成了犬儒,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第二个重要的内容,是他和朱熹的分野。
    朱熹的“格物致知”是要在人和心以外,像西方的哲学和科学一样,找到事事物物的规律、道理,然后让自己看得很明白,活得很明白。就是透过事事物物找到后面那个理。
    
    把自己放在宇宙之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就引起了王阳明的怀疑。王阳明就这样想哦!“把外部世界搞得再明白,你却连自己是什么东西都不明白”。
    就像我们今天的医学,弄一个尸体在那里解剖。道理非常简单,一个活着的树和一个倒下的木头能一样吗?一个活生生的妙华和躺在太平间的妙华能够一样吗?
    中国的中医就会告诉你:当你在解剖尸体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人了,至少不是活生生的人了。所以说西方的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和分子学基础上的。
    有很多人骂中医。骂中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懂得古典哲学。如果你懂得了中国的古典哲学,突然就可以发现三个大道理。
    第一,整体观;第二,阴阳论;第三,气──一元论。
    “阳明心学”同样有这样一个整体观。
    我们中国人看待自己和看待宇宙,没有把自己放在宇宙之外,是把自己放在宇宙之中。我的这个观点现在已经被理论物理学证明了。人永远无法把自己放在客观世界之外,你永远在宇宙当中。
    所以说中国人非常聪明,从做学问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一个分子。换而言之,当你在这里打坐,了解到自己的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了解自己的时候就了解了宇宙。
    后来发展到张载有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如果不好好地去深参实证,你可能听到这句话很过瘾的,它的意思你未必了解。
    中国人真的是很了不起啊!通过内证的方法开发了自性。
    我用两句现代人能够听懂的话:人是宇宙的接收器和发射器。宇宙因人而发生,也因为人能接受宇宙的所有的信息。
    这样一来王阳明在“格物致知”上对朱熹有疑问了。然后经过大量地阅读经典,拜访高僧、高道,(被刘瑾迫害以后)到农场每天在玩易窝里研究易经,在岩洞里参禅打坐。完全像一个闭关三年不见人的和尚一样。
    突然有一天他兴奋地跳起来(那天有所悟、有所得),“吾独得孔孟一滴骨血”。意思就是说,从孔子创儒教以来,到了我王阳明,真正得了孔孟的一滴骨血。也就是说你们大家得到的是经书,你们大家得到的是庙堂,你们大家得到的是思想,而我独得一滴骨血,以心印心。
    我就经常问一些儒人,王阳明在农场悟道的时候说“吾独得孔孟一滴骨血”是什么呀?
    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恕。王阳明在农场悟道以后,兴高采烈。他找到了自己的良知,不是接受教育来的,不是从书上看来的,而是受尽了磨难,往内心参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良知。
    
    正心诚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在讲到良知的时候,内容是讲得非常精细的。如果不是修道人,没有受到哲学训练的人,如果囫囵吞枣的话,真的不会知道王阳明“四心说”的精妙之处。
    总而言之,王阳明和朱熹在这里有区别了。朱熹的“格物致知”是要在外面找道,心外事物的道。而王阳明是通过“格物致知”找到自己的良知。一个是向外的,一个是向内的。
    在这个地方发挥两句。
    所有西方的哲学都是往外追寻的;而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内求内证的。这是很精微的一个分野。
    佛教徒里面也有这种人。他是汉人,不学习汉传佛教,跑到西藏去学藏传佛教。
    一路出去就会碰到这些人,我就告诉他一个简单的道理:从方法论上来说就不一样,因为藏传佛教属于欧陆体系,汉传佛教属于亚洲体系。我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认知上,方法论都不相同。
    为什么孔子特别讲正心诚意呢?
    它是专门给我们汉人开出的药方,因为正心诚意可以“通神”,因为正心诚意可以获得“灵感”。而不是一群人在这里研究哲学、研究科学,然后弄出一个“真理”写在墙上。
    从一开始就有了区别了,因为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是内求的,而不是外求的。这一点大家心里要非常清楚。
    在这里我尽可能地跟大家讲清楚,但毕竟涉及到的知识面,涉及到的内容太多了,大家要举一反三,我只能提纲挈领地告诉大家“格物致知”的内容。版权声明:本文为妙华法师《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的心性修炼》系列稿件之一,腾讯儒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