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弓难张 生活中我们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别人的误会和怀疑,有时甚至是无端的猜疑,蒙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冤屈。这个时候人们往往觉得特别的委屈和难受,感觉我付出了那么多的真诚和所有,别人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呢? 直不疑本来是被冤枉的,但他不吭声(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这种烦恼不光我们现代人有,古代人也会经常碰到,那该如何正确对待误解和怀疑呢?古人的这些做法可资借鉴。 不做解释,事实胜于雄辩 明知对方是完全误会了自己,但不做过多解释,息事宁人,让事实说话。 我国西汉文帝时期有个官员叫直不疑,河南南阳人,状貌甚美,是个不多见的美男子,不仅如此,直不疑的为人人如其名,正直不疑,不做作,甘于吃亏乐于奉献,在同事和朋友圈里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汉文帝时期,直不疑为普通的郎官。他有两位同事,其中一位告假回家探亲,因失误将另一位的金子当成自己的拿走了,回到家后才发现这个事。当时这位丢金者没有怀疑请假的人,而是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直不疑,猜疑是他干的。 丢金者就找直不疑声讨此事,直不疑本来是被冤枉的,但他不吭声,向丢金者承认有此事,并买金予以偿还。后来告假的人回来将错拿的金子归还给丢金者,丢金者这才知道自己原来是误会了直不疑。 息事宁人,让事实说话(资料图 图源网络) 偏执于己,误会加深 误会一旦形成,双方都不替对方着想,偏执于一己之私,只能使误解加深,越描越黑。 巨鹿之战使得西楚霸王项羽一战成名。其中,被秦将王离和章邯围在巨鹿城内的就是张耳和赵王歇,而在城外靠北面的则是陈馀的部队。张耳和陈馀是结拜为生死之交的兄弟。城内的想出却出不去,城外的想进却进不去,张耳和陈馀就这样隔城相望、相思,但时间久了这种相思变成了兄弟间的猜疑和误解。 巨鹿之战胜利后,张耳和陈馀终于见了面。张耳认为陈馀没尽力救自己,他埋怨陈馀:“小兄弟,你为什么不杀进巨鹿城救我?”而陈馀则解释:“哥哥,我已经尽力了,曾派了五千兵马去救你,无奈秦人太厉害,这点兵马到了前线就泥牛入海,就这么点人,你还想要我怎么着?” 两人就因为彼此的不信任和误解产生了嫌隙,而且越描越黑,再加上楚霸王项羽分封不公,使得楚汉战争中后期的两人已势同水火。最终,中立派的陈馀死在了自己的结拜大哥张耳手中,刎颈交的弟兄成为天下的笑柄。 固执己见,不替对方考虑,是造成张耳陈馀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平是西汉早期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动释疑,赢得先机 有时碰到别人对自己产生猜忌和误解,在可控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其化解于无形,不失为解除误会赢得先机的好办法。 陈平是西汉早期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汉惠帝时曾官居宰相之职。早在楚汉战争时期,陈平最初是在项羽阵营,但因项羽识人不明,喜怒无常,陈平不得已而逃亡。在渡河时,船夫见陈平长相俊美,腰挎宝剑,又是一个人独行,就怀疑他是一位逃亡的将军,身上一定会有很多金玉宝器等值钱的财物,是一个很好的“打劫品”。 船夫见财起意目露凶光,就想杀了陈平而劫财。机警的陈平也发现了形势不妙,但他不会水处于弱势地位,命运完全攥在船夫手中。为了自保,他选择了一种最简单的主动出击解除对方怀疑的办法,他将自己的衣服逃掉,裸身帮助船夫划船,便于让船夫对自己身上是否有金银财宝一目了然弄个明白。 船夫通过陈平的举动明白了他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自然地就打消了杀他的念头,疑虑解除,陈平也就没有了生命危险。 不怨天不尤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总之,生活中一旦遭遇误解或猜疑,不怨天不尤人,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相信总会找到一款属于你的消除误解和猜疑的办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