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徐子明】华夏礼射仪轨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华夏礼射仪轨
    作者:徐子明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十一日壬申
               耶稣2015年10月25日
    作者按:这一套礼射仪轨主要运用在传统射艺研习群体的日常礼仪性射箭场合,如道馆俱乐部协会等民间团体。以中国射艺精神为核心,在仪式上参考了明代乡射礼与日式弓道剑道礼仪的部分内容。本礼射方案的设计基于以下考虑:一方便易行,不需添置器物,选择场地,在一般箭馆就可以进行。二节奏快重点明确突出礼射日常性的特点。三礼意的明确定位,注重个人内心和同门关系,淡化其他层面的礼意。
    相对于传统射礼礼射在一定程度上去礼留射,有些地方借用了乡射礼的名词,但实质内涵却已经并非传统射礼。礼射不是要改革或取代射礼,而是在纯粹的个人射箭与典礼性的传统射礼之间增加一个有价值的层面,以期起到平衡文质,寄礼乐于日用的作用。当然,礼射的实践和发展也有赖于中国射艺体系化实体化的进程,有传承有规矩的弓道馆或射艺馆是中国射艺复兴的重要力量。
    人員:射者若干人,由道馆学员或射艺研习者担任。
    司射一人,由道馆老师或年长技高的射艺前辈兼任。
    执事者一人,由初阶习射者轮流值任,执事者参与初射,但不参与再射与终射。
    服装:射者与司射应穿本道馆之弓道服。若有观射者,最好穿华夏传统衣冠,若不能备,则西式正装亦可,拒绝衣冠不整,奇装异服,过分暴露等。
    场地:一般在道馆内部举行,临时隔出六个箭道,中间两个箭道作为上下射位,两侧箭道作为东西阶,最外侧作为准备区。根据实际场地和技术水平,可选择10米~30米长度的箭道。(场地布置如图)
    
    注解:起射线与虚线围成的长方形部分,称为“堂”。堂东阶西阶和射位都可以用黑色宽胶带临时画出来,礼射结束后可以撤掉。射位又称为“物”,上下堂必须通过阶,东阶是执事者和司射上下堂的通道,西阶是射者上下堂的通道。
    上堂之后,行走步伐要按照礼仪要求,行不举足。堂上的区域最好铺设实木地板或者仿实木的复合地板。
    器具:鼓一具小黑板一面礼射靶纸若干托盘茶杯若干。
    礼射靶纸如下图例:
    
    注解:
    此礼射靶纸方案,主要参考传统射礼“侯”的样式,根据《周礼》与《仪礼》等资料。
    整张靶纸称为“侯”,最外围的白色区域是侯的无效区,四角可以印刷道馆名称,下方空处可以用毛笔书写司射者姓名,射位,日期时间等信息。初射不使用靶纸,再射时分别为上射位和下射位贴上靶纸。侯的边长为60cm.
    白色区域以内区域为侯的有效区,称为“鹄”,(包括黑色和黄色区域)按照礼射规范射中“鹄”则有效。鹄的边长为24cm.
    “鹄”内部的明黄色小方块为“质”,主要为射者提供中心参考点,黄色较为醒目便于远距离观察。射中“质”并不额外计算成绩,但是其他射者以及观射者应当喝彩鼓励。質的边长为4cm.
    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靶纸大小,但是应不违反候鹄质三者大小的比例关系。
    流程:
    一延射
    司射立于堂下两阶之间,面堂而立。射者与观射者立于观射区,面靶而立。司射扬声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众射者与观射者皆拜司射,司射答拜。
    司射在堂上西侧就位,面靶。射者在堂下西侧就位,面靶。
    二比耦
    司射曰:“各与其耦让取弓矢”
    众射者两两结为一耦,每个人取四支箭矢,一把弓,取毕,射者手按腰带,挟弓矢站立。
    注解:射者在道馆学习射艺一段时间,达到一定基础水平之后,就由老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结耦对象。两位射者的结耦关系一旦确定则长期保持,不轻易更改。同耦的两位射手在道馆的日常习射中应当相互砥砺,彼此为鉴,共同提高。结耦最早两位为上耦,其次两位为中耦,再次两位为下耦。
    三初射
    司射曰:“初射”
    上耦搢三挟一,由西阶升。行至与阶相直时,皆朝北揖,到了阶前,相对揖,上射先上堂,下射后上堂。两人上堂后,皆面北揖。两人各行其物之前时,相对揖。及物时,面南揖。【在堂上行走按照礼仪步法,行不举足,车轮曳踵】
    司射击鼓三声。上射先射,下射后射,轮流发矢。【按照本馆规范的礼仪射法,做出完整的各节射】
    射毕,上耦皆面南揖,相对揖,当阶揖,面北揖。下堂之后与升堂的中耦相遇,两耦互揖。诸耦依前升射。
    诸耦射毕,回到准备区,射者手按腰带,挟弓站立。
    司射击鼓三声。执事上靶位取箭,为上射位与下射位贴好两张靶纸。执事将箭放回诸耦弓架中,从堂后退到执事准备区,站在黑板边,准备记录成绩。
    注解:第一轮初射不计算成绩无论射者射中或不中其他人都不能表露态度,不可喝彩或者叹息。
    三再射
    司射曰:“再射”
    上耦升如前,司射击鼓三声。戒曰:“不贯不释。”上射先射,下射后射,轮流发矢。每射出一支有效箭,司射曰:“获!”,执事记录成绩。
    众耦升射如前。诸耦射毕,退回。司射击鼓三声。执事上靶位取箭,放回诸耦弓架中。
    注解:第二轮再射计算成绩当射者射中时,其他射者和观射者可以喝彩,正中黄心可以微微鼓掌,但是不可以过分喧哗,也不可喝倒彩。
    四终射
    司射曰:“终射”
    上耦升如前,司射击鼓三声。戒曰:“不鼓不释。”执事播放射礼雅乐。两耦升射如前,但合乐而射。每射出一支有效箭,司射晗首示意,执事记录成绩。【按照礼仪射法,各节射法皆符合相应的节拍】
    诸耦射毕,司射击鼓三声。执事停止播放音乐,上靶位取箭,放回弓架中。
    注解:终射是否举行,可以视参与人数和时间以及射者技术等情况而定。终射计算成绩,不仅依据是否上靶,也依据司射判断这一箭的动作是否符合音乐的节拍。当司射判定为有效箭之后,其他射者和观射者方可以喝彩,不能抢在司射之前表露态度。
    五升饮
    司射行至执事准备区,观察黑板上记录的比赛结果。
    得出结论后,司射回到堂上,立于两物之间,面靶命曰:“诸耦卒射,左贤于右”(或右贤于左或左右均等)
    堂下,不胜者皆取下扳指,释弓。
    上耦进揖如升射,勝者先升。执事用托盘上茶一杯,胜者揖曰:“敬为奉养”,不胜者答曰“岂敢岂敢”。不胜者取杯立饮,饮毕,互揖。
    上耦退堂,不胜者先降,胜者后降。中耦升饮相左揖如之,诸耦亦如之。诸耦饮毕,复位,胜者亦取下扳指,释弓。
    注解:黑板上的姓名和队伍表格预先画好,执事者只需要在名字下画圆(表示中)画叉(表示不中),记录完毕后,在上射和下射总计栏上写出总统计数字,以供司射观察。
    例表如下图
    
    此图以三耦射者为例实际上人数可能不足三耦亦可能超过三耦
    赵xx与周xx为上耦钱xx与吴xx为中耦孙xx与郑xx为下耦
    赵钱孙三人为上射周吴郑三人为下射此图表示上射胜利。
    五徹射
    诸耦升饮毕,司射命曰:“徹射。”
    众射者与执事来到堂下两阶之间,面堂横列。
    司射到两物之间,向众射者行礼,司射曰:“为仁由己,诸君勉力。”
    众射者答礼,曰:“唯!”礼射结束,众射者退,司射退。
    注解:“为仁由己”取自《论语》。按《礼记》,射者,仁之道也。为仁由己,在此处有两层含义,一射箭是求仁得仁,自我修养的过程。二提高射艺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正诸己,求诸己。
    永历三百六十九年秋
    江右徐子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