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许石林】清明节咱不用再讨论该不该祭祖了好不好?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许石林 参加讨论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烹饪协会名誉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理事、中国古琴学会专业委员会会员。著有《桃花扇底看前朝》《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幸福的福 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等。
    

    清明节咱不用再讨论该不该祭祖了好不好?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三月初三日丙辰
              耶稣2017年3月30日
    
    清明节前,我在浙江上大学的侄儿早早地给我发短信请假,说自己学业紧张,时间又仓促,今年不能专程回陕西老家上坟。我给他回短信,说:“能早早地主动请假,说明心里有祖先,这就如同祭祖了,类似古人的式祭。”
    我老家是整个家族成员一起上坟的,所以才对孩子们有这些影响,到了清明节前,实在回不去的,会请假。
    临近清明节,连续接到一家电视台、两个网络视频的采访邀请,内容是:谈清明节。
    好吧。谈什么?请给一个采访提纲。
    没、没有什么,就是谈谈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的风俗礼仪……
    那就别采访了。这个不用谈。凡是能百度到的,咱都别谈好不好?其实谈了也没人愿意看,人家一百度就什么都明白了。
    我是一个很好合作的人,何况还是干媒体出身,特别能体谅媒体人的辛苦。
    但是,却也很重视媒体选题的策划、采访前期的功课、准备工作。基本的观点是,要带着问题采访。
    比如清明节,咱遇到什么问题什么困惑了?深圳这个移民城市,五方杂处,原有风俗各异,实施不便,祖先坟茔都在老家,不是人人都方便回去亲临展祭的,怎么办?网络祭祀行不行?微信扫墓行不行?等等。
    其实,数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字,谈清明节网络祭祖的。我给那些因为工作或别的原因,走不开、离不开深圳,不能亲自回到老家祭扫先茔的人,从“礼之用,和为贵”出发,以“从宜”为尺度,解释网络祭祀,可等同于古人的“式墓”、“式祭”。
    鄙意以为,凡是能回老家祭祖的,都应该尽量返乡。网络祭祀、今年四川又发明了微信祭祀等等,这些不过是“势之所宜”,不得已的兑换。前提必须是你实在走不开,不能亲自到祖先坟茔祭扫,而不是成为一个人简慢、怠惰逃避祭祀的理由。
    清明节之初,大致是以中原地域气候为主要参照而设——经过一个冬天,人可以外出享受春天的阳光了,而雨季随后来临,需要检视一下祖先安葬之地,是否冬天积雪融化后有所冲毁?是否有蛇鼠狐狼打洞做窝有所损坏?泯平者,稍填饰之,损坏者,修缮之。这些行为,就需要有礼仪的规范,带有强制性制,是以日久成俗。陕西乡下至今将清明节戏称“修先人”,即修缮先人的坟茔。你不到现场,如何能修?尽管容许你望风式祭,但毕竟做不到“修先人”。
    礼主诚,祭如在。心到神知,祭必以诚,不诚,鬼神不享。
    前些日子,一位堂姑去世,按照礼节,作为娘家侄儿,我和堂兄弟们,凡是分立门户过日子的,都应该郑重其事地抬一桌祭席(九碗,俗称抬饭)去,我在家族微信群中说,能去致祭的尽量去,人在外地无法赶回的,委托他人致祭,事后要亲自上门吊慰。尤其是置办祭席,应遵照旧习,各家主妇亲自操办,不要图省事,到商店去买那种现成的食品再组合——近年乡下风俗颓坏,有懒惰主妇以白糖、方便面等代替祭席,从实用角度说,白糖等对事主来说更实惠,事后能用,而祭席则难保存,但是,就因为你太省事,不但不好看,更不能显示诚意,钱照样花了,但看上午很敷衍。这个,多数人是不懂,并不是故意这样做,所以需要明确指出来。
    这不是拘泥,而是敬诚。并非看重物质价值,而是见其心意。旧时,某人至穷,父母丧,什么也没有,唯有痛哭哀毁不已,也同样落一个孝子的贤名。此正所谓“与其易也,宁戚”。
    “礼从宜”,是礼之所设,近人情。而人情不能因为礼仪可以变通,就想方设法去变通,图自己方便。这就恰恰坏礼害俗了。
                              2017年3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