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邸继文(山西朔州国学会秘书长)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4年暨耶稣2013年3月2日 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亦即“中国梦”迅速成为当前全社会最为给力的高频词。在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荣誉主席之后,“共圆中国梦”将近一步成为台海两岸的共同追求。这也是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民族复兴梦想的时代呼应。历经二十世纪的艰辛探索和奋力拼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世界经济第二的实力更加现实地迎接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现实也提醒我们,历史也昭示我们,在民族独立、经济发展之后最重要的事情是文化繁荣、道德振兴。正如孔子所言:“既庶矣又何加焉,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教之”。有人有钱还要有文化,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主要指标和终极追求。于是我党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文化振兴。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于是十八大继续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但不可否认,文化是当前我国相对薄弱的一个事业,文化事业中优秀传统文化(也即国学)传承体系的建设又由于历史原因最为薄弱。所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当务之急是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严竣形势 勿用讳言,近一百年来,我们中国人在对待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上的态度是偏激的。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时期的“破四旧”和批孔运动,再到“河殇”时期的“拥抱蓝色海洋文明,摆脱黄色土地文明”,我们经历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儒运动,全民族有四代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基本上是断层的,传统文化滋养是缺失的,即使在国民教育和社会文化宣传非常零碎和有限的一些国学知识中,也被渗透了大量的反传统文化情绪,这种情绪和认识通过长时间的灌输,在不自觉中占据了大部分人的潜意识,被西化而不自知,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倾向、道德规范、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在无意识中完全认同了西方文化、现代文化、科技文化与流行文化,形成了西方化与现代化崇拜。却在无意识中不自觉地排斥着东方文化,古代文化、人文文化与经典文化,造成了对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极端不自信,无法形成正常的文化反省能力,正如当代著名儒学大师蒋庆先生指出“大部分人只能以西方文化解释中国,而缺少了以中国文化解释中国的意识和能力”。 ●被五千年中国历史反复证明具有巨大优势的儒家文化以及汉朝以来逐渐形成的儒释道三教并融的中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铁的事实,至今还被很多知识贫乏者和西化思维严重的人质疑。 ●对于《四书五经》或《十三经二十四史》这些中华文化典籍的根本,许多人视为畏途,不仅文字功底不过关读不下去,而且总以什么“过时的、封建的、有糟粕的”观点作为挡箭牌加以拒绝。 ●大部人对具有真、善、美、雅、正特质的中华传统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成系统的概念,而满脑子是一些自相矛盾的观点。比如高喊着热爱中华民族,却对中华民族之所以叫中华民族的文化刻骨歧视无端仇视;惊呼着道德滑坡却选择择性排斥中华传统美德的集大成教育原典《四书》。 ●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对英语和数理化学科极端崇尚,对传统文化鲜有提及。即使在今天,国学教育在教育制度安排与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及英语与数理化的一个零头,甚至对“国学立户”这一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还要吵个不停。 ●对大部分人而言,经史子集四大部,不知道经部(也就是儒学十三经)是核心;孔孟老庄诸先贤,不知道孔子是代表(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海外汉语推广学校叫孔子学院的原故);儒释道法各学派,不知道儒家是主统(就像大树的根系与主干);道器艺仪四维度,不知道道才是文化的根本(许多人一谈论文化就习惯性地把具象的歌舞艺术抬出来而把抽象的思维、价值、精神原理屏蔽了)。 随着老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任继愈、南怀瑾等人的纷纷去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确实出现了1995年“政协九老”所担忧的继绝存亡问题。在这样的国学生存环境下,即使在国家博物馆门口塑一座民族文化代表孔子的塑像,也会引来压倒性比例的激烈反对,这不能不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悲哀。尤其从今年春节期间爆出的河南开封大学生因要钱不果而对父母剥皮抽筋和李双江儿子涉嫌轮奸案中,再次警示简单政治说教的苍白无力和国学伦理教化的极端重要性,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严竣形势绝不是危言耸听。 二、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视空前 党的十七大率先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首次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用专门篇幅布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给了优秀传统文化以极高的文化定位,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并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做了总体安排,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也做了战略安排:“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对传统文化传承继续做了安排:“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愿服务”,“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刘云山主任等中央领导近年来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多次正面肯定。国家在海外设立的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文大篇引用儒家经典,把经典文化修养列为与专业知识、马克思理论并列的三大必备知识体系。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我们要从将近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出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刘云山主任在山西考察“右玉精神”和大同古城改造后曾表示:“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倍加珍惜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刘云山主任在《求是》杂志上撰写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一文,还专门提到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今天我们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是一个更加偏向文化的概念,“民族”有着更多的历史源渊,“复兴”则指曾经有过辉煌,“中国梦”就是一个华夏文化主体文明品质全面复兴的伟大诉求。 总之,国家层面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是空前重视的。 三、地方各级与广大群众的行动跟进急待加强 近年来,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全社会的传统文化认同氛围越来越好,除党中央以政治报告肯定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外,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国家语委还联合推出了“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推行国学经典传承活动。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二十多所知名高校纷纷成立或恢复国学院、儒学院。“国际儒联”、“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等三大国家级国学文化社会团体与“国务院参事室国学文化与艺术交流中心”也正全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普及,民间社团与知名文化人士更是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慧命的传承而奔走呼号、躬行精进。但与中央及部分文化人士热情推动民族文化传承的情况比,近年来,地方各级与广大群众的国学传承跟进力度明显不足。由于百年来,反传统文化教育影响深刻,大部分人包括地方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人,对传统文化怀有不自觉的偏见,而且对国学典籍尤其是儒家经典研读甚少,不理解不认同所以也就选择性地回避。观察近几年省、市、县、乡四级党政报告,很少有随中央报告专门提及传统文化传承建设的部分。地方各级领导的年龄结构与自身受教育经历也决定了很少有像习近平总书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刘云山主任那样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地方各级的材料写作班子也比较固定,这些人员也大多数对传统文化典籍不太熟悉,写作思维比较固化,甚至受极左影响还对国学抱有反对情绪。国学传承不仅在党政报告中鲜有提及,即使是地方各级的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也很少有专门介绍国学传承方面的,因为编辑和记者们对传统典籍也比较陌生。当然最近情况好一些,如北京电视台请国学大师范曾讲国学就很是给力。 基础教育战线的情况更加被动,由于体制、认识、习惯、水平、利益等各种原因,包括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校长老师和家长们,大家一致把基础教育工作的心思锁定在高考这一单纯目标上。对于国学经典文化传承、人格教育、智力开发这样既不好量化又不具体考试的工作视而不见、毫不关心,倒是对大量做题、变着花样补课感兴趣。此消彼长,国学传承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可想而知。“国际儒联”的专家曾经对地方上贯彻中央传承国学精神不力的情况予以批评,但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现实路径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党中央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党内外所有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工作者们的世纪共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精神主体。生为中国人,传承中华文化,理当如此、天经地义。当前应如何开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工作呢?针对现状,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组织。各级均成立非常设性联合工作机构,由党政部门授权专门研究、组织国学传承体系的建设工作。 (二)有领导。各地各单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国学传承副职领导。现在有的部门既配总经济师又配总会计师,重复设置经济工作方面的领导。为什么不能专门设置主管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工作方面的领导呢? (三)有经费。财政上专门设置国学传承账户,专款支持。财政上不做调整,空喊话,怎能产生工作效果。 (四)有名份。教育部门要设立“国学”一级学科。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要永远躺在西方文化教育的死框框中出不来。 (五)有内容。明确国学学习内容体系与方法步骤。针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对象提出不同的传承要求。 “国学推广朔州模式”有一个“五四三二一”的内容体系和“一二三四五”的推广策略可供参考。“五四三二一”即五蒙四书三经两诗一文(五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弟子规》;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三经《孝经》《道德经》《易经》;两诗《唐诗一百》《宋词一百》;一文《古文观止三十篇》)。其中全民必会“三弟论大孝”(《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孝经》)。上述经典均应全文学习。“一二三四五”即建设一个国学传承基层示范基地;营造志愿服务与书香家庭两个氛围;增强国学文化、经典教育、乐活生活三个理念认同;实现传承民族精神、学习历史知识、开发记忆潜能、培养君子人格四项功能;推动国学经典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五个进”。其中学习方法为一听、二诵、三抄、四解、五行。分步进行,慢悟渐通。 (六)有活动。在全社会有序开展“五个推”国学传承活动。 1、推出少年儿童基本国学经典人格教育。以学校、家庭为主阵地,让少年儿童启发良知、传承美德、明白人伦、建立底线。童蒙养正,以仁、义、礼、智、信为普世标准,先接受教化脱离动物性成为一个有人“情”的人,再通过主动修养而成为一个拥有中华文明属性“礼”的人,然后遵守“法”而成为一个爱国的公民。要在12岁前后奠定一生的品格基础,形成基本的文化素养。 2、推行公民社区国学经典道德教育。以社区为主阵地,让成年人以夜校、家长学校形式参与国学学习。一是建立文化信仰,充实心灵,安身立命;二是文化补课,弥补国学教育断层;三是亲子共学,其乐融融,形成新时期的“社学”(社区文化)业态。 3、推广全民精神文明建设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按照中央文明办要求以“道德大讲堂”为阵地,以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为主体,以诵读国学经典为日常活动,以“我们的节目”为重点活动,以“日行一善”为要求,以“洒扫应对”为规范,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市、文明乡村。 4、推动领导干部公务员群体国学经典官德教育。公务员官德培训已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政策。孔子故里曲阜已率先建成官德培训基地。各地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也应尽快开展国学经典官德教育,形成系列学教模式,国学传承的最低要求“三弟论大孝”应作为必修课(《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孝经》约22000字)。 前几年,许嘉璐教授到中央党校授课,有省部级领导听不懂儒释道是指什么,令人震惊!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有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竟指着穿汉服的孩子问为什么让他们穿日本衣服?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5、推崇企业精神书香家庭国学经典文化教育。据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企业学美国企业文化,美国企业学日本企业文化,日本企业学中国古代圣贤文化。我们是端着金碗讨饭吃啊!把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智慧注入企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前南方很多企业学习践行《弟子规》效果就非常好。书香家庭传承的意义就更大了,正如北师大乐活生活、国学教育推广专家沈立博士指出的那样,“国学传承靠家学”,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是千百年来一直有一批家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道统,延续中华文化的慧命,成为民族的精英。“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德位相配,形成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群体士君子。由于历史原因,今天这样的家庭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开展国学经典文化教育,假以时日,形成大批类似北京同仁堂的老字号企业和类似浙江钱氏家族的书香家庭,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