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偏无囿,全体大用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初一日丙辰 耶稣2016年10月1日 或说:“儒佛道一落家字,即远道矣。道本一也,用三而已。道犹流水也,焉能家之,焉能分而派之断而裂之?是不知道也。”道一用三没错,然对道体的认证,三家也存在难以调和的原则性差别。不儒不佛不道,自以为超越儒佛道。这是典型的杂家的说法。 杂家原是战国末至汉初的一个学派,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其特点是博采诸子百家之说,思想庞杂而缺乏头脑,被《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 杂家出于道家,两家关系密切,最为近似。江瑔说: “其得道家之正传,而所得于道家亦较诸家唯独多者,则惟杂家。盖杂家者道家之宗子,而诸家皆道家之旁支也。惟其学虽本于道家,而亦旁通博综,更兼采儒墨名法之说:故世名之曰杂家。此不过采诸家之说以浚其流,以见王道之无不贯;而其归宿固仍在道家也。”(《读子卮言·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章》) 这段话除了“诸家皆道家之旁支”这一句,其它都说得对。 杂家和佛道两家都自以为比儒家高明,认为儒家义理有局限。或说:“孔子不耻下问,能者为师,广采博纳,始得大体,岂以儒家自囿?”我的回答是,儒者人之需,仁者人之本。归本于儒就是归本于仁,仁道广大,仁宅义路,不能说以仁义自囿。孔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得乎大体;得乎大体、大本确立之后,更加不耻下问,能者为师,广采博纳。 得乎道体之全,自然不偏不倚。百家各有所偏,唯儒家无偏。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得乎道体之全,自然尽精微而至广大。诸子各有所囿,唯儒家无囿。《易经系辞上》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又说:“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又说:“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易经是中华经王,儒家圣经,易道即孔孟之道。讥笑儒家“囿于儒”,自诩不为儒家所囿,无异于自以为比易理更广大,比易经更高明。 或问所有国学浓缩成三个字,是什么?或谓平常心,或谓观自在,都没错,然不够中肯。我拈出《易经》乾卦大象辞“天行健”三个字。我认为这才是国学纲中之纲,第一纲要。国学以儒学为主统,儒学以《易经》为经王,《易经》以乾元为道体,天道健动,至诚不息。得此即是得乎道,执住了宇宙生命之大象。 天道即天命之性。对此天性,儒佛道三家都证到了,唯所证有所不同耳。佛家归宗于空寂,道家侧重于虚静,所得之道皆有坤元的特征。唯儒家以乾为主,乾坤并建,动静合一,健动为主。 或问:道虚佛寂,天行健焉能涵盖两家?答:乾元健动,然动中有静有“寂然不动”;坤元柔静,然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坤文言说“坤至柔而动也刚”,老子说“道生之”,禅宗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虚寂中不乏“生动性”。天行健三字抓住了佛道的部分特征。 坤元不能代表乾元。道家抓住坤元,虽然高明,未能彻法源底。道家排斥儒家,对诗书礼乐春秋诸经都不认同,唯尊易经,故以“天行健”三字涵盖国学,道家未必认同,或也不好反对。道家尊易而未得易理之全。其所得者,坤元之道也,故倡导虚静,言行阴柔。康有为说老子“偷得易经半部”,可谓一针见血。 《庄子天下篇》概叹:“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殊不知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编撰六经,集儒家之大成,得古人之大体。道家不识大体,不明内圣外王之道,妄论孔子和儒学,对于道术之分裂,难辞其咎也。 对于“性与天道”,儒佛道都见到了,但所见有别。好有一比,儒佛道都见到了一个美女,但由于角度不同,关于此女的身体特征和见识她的路径方法,所说不一样。道家见的是背影,侧重于阴;佛教见的是侧影,侧重于空。儒家见的是正面,生生不息新新不已。 易经乾坤并建,仿佛二元,其实仍是一元论,坤元归乾元统帅,乾元可以代表坤元人元,乾在自有坤。儒家抓住乾元,就抓住了阳阴、刚柔、动静合而为一的全体。张载说:“大中至正之极,文必能致其用,约必能感而通。”(《张子正蒙》)全体自有大用。儒家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放之四海而皆准,推之万世而不悖。 得乎全体,自有大用,但不排斥其它正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易与天地准,儒与天地准,自能从善如流,海纳百川。 或问:“是否有这个可能,儒道同治可丰沛?”答:可以。我主张一主三辅:以儒家为主统,以佛道和自由主义为辅统。儒家得天道、执大象之全,全体大用,故尧舜禹夏商周没有道家的时代,王道平平,盛世多多。但其它学说出现之后,儒家自当择善而从,为我所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