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凤凰国学】我们离孔子有多远?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我们离孔子有多远?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廿九日甲寅
               耶稣2016年9月29日
    
    《孔子行教像》(明仇英)
    维公元2016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67年纪念日,世界各地学者贤达,发起成立全球祭孔联盟,举行首次全球同祭孔活动。
    2500年是个漫长的时段,穷极中西方多种纪年方式。历尽历史长河湍涌急流的打磨,孔子和他的思想学说,仅以发乎日常、近乎人情的道理,摈隔古代社会习见的“怪力乱神”,居然能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得到纯粹学术研究之外的尊崇,继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意识,以薪尽火传之势,绵延不绝,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时至今日,人们对圣贤一词的理解,早已不同于古代,希圣希贤的传统思潮之外,又多了一份平视的忮刻与审慎,我们为何还要以崇敬之心,走近这位2500年前的古人?
    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孔子的一生,他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成功人士”,《中庸》里有一段冠以“子曰”之名的话,比对孔子的生平,可以视为夫子自道: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幼而失怙,少也贱,长而未能按照理想的模式服务君主,因为家庭隔阂,或者也未得到孝悌兄长的机会,至于朋友,文献中涉及的孔子同时代人物多矣,有几人能理解这位迂阔的“正人君子”。
    这是家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但不是孔子的悲剧。
    他自有另外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顶着“从大夫之后”的破落贵族头衔,孔子好古敏求,诲人不倦,在诸侯征伐不休的春秋之季,他选择了最为艰难,也最难以见效的方式,传承人文,继绝弘道,终其一生都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中度过。
    夫子之道,最后成了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两千年间选贤与能、教化风行的唯一选择。
    除了“素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这样的头衔,除了各地巍峨耸立的孔庙,还有更感人的故事:
    秦末群雄争夺天下,刘邦大败项羽,唯有鲁国不下,刘邦欲引兵屠之,至鲁国城下,尤闻弦颂之声,刘邦为之辍兵。
    唐末五代天下鼎沸,士人几乎没了出路,能在战火纷争中弦歌不绝,给几乎荒废了的中土留下几颗读书种子的,仍然是孔子出生的鲁地。
    谁说文化没有力量?
    只有到了近代,万里梯航、越洋而来的西方人用洋枪洋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孔子的儒家学说,才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局。
    自幼读圣贤书、二十四岁中进士的晚清重臣李鸿章曾毫不忌讳地说:“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矣。”
    不用再征引一百多年来批儒批孔的其他话语了,李鸿章这一句话,已经蕴含了足够多的信息。
    传承两千多年的的儒家学说,至此道术分离。
    与此同时,中国进入了动荡程度不亚于秦末五代的“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
    洋务派钟情的洋枪巨舰,能震慑、能制敌,却不能弥补人们经历劫难、新生、富足之后空缺的精神世界。我们不妨重新将目光投向孔子,他和弟子之间早已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同样,相较于“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口号,儒家经典中有一句更为打动人心的话:柔远能迩。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的理想,一直是通透可行的,用现代的话说,可以励志,可以社交,可以管理,可以外交。
    前提是,我们需要认同2500年前的孔子,对他那迂阔却很有道理的“道”,寄予理解之同情。
    这样的孔子,确实无愧于圣贤、先师的称谓。
    今时今日我们祭祀孔子,因为我们相信:人能弘道,道不远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