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悬天地非为远——怀念皮介行先生 作者:周应之(上海孟母堂)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发表 时间:西历2011年8月25 昨日偶然在儒学网上得知皮介行先生离世的消息,确切时间是7月8日,而我得知此消息却在一个多月后。记得最后一次与先生通话大约在今年3月份,当时曾询问先生的耕读生活如何,因为此前先生曾告诉我他将在浙江莫干山租赁农屋和一小方地,自耕自足,读书为业,先生说生活尚好,不必挂念,谁知短短几月光景,先生竟撒手人寰,去为仙踪。怎不令人心滞茫然? 与先生相识应是2007年孟母堂事件后,忘了是友人引荐,还是先生鸿影自来,只记得当时先生衫履陈旧,目光炯而精敛,身形清铄朗顿。随行的小公子,活泼可爱,行止大方为同龄中少见,印象颇深。趋而静听,得知先生在孟母堂事件中多次在网上发表文章,力挺孟母堂,当时若无如先生这样的众多贤者之道义相助,怎能今天的有孟母堂?先生思绪敏健,所及内容皆关乎儒学之复兴,仁道之张扬,诚爱之心昭然可见。在孟母堂,先生又与师生们座谈,并以“大人”为主题,阐微学问,发明真相,师生受益匪浅。从此问学更成为了我与先生交流的桥梁,电话从往颇多,佳节偶有小诗兴作,先生也多有褒奖。 自与先生相识,即知先生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颜子之属,也因此一直挂念先生的生活落着,不久后得知先生为“云山书院”山长,而‘云山书院’有企业支持,先生生活无虑。可数月后又与先生通话,得知先生到了嘉兴,已经辞去云山书院山长一职,心里又不免有些担心,先生倒是不以为然,心平自好。09年先生以基督教盛行中国触发的中国文化的危存思考,召集聚会,商为应策,我和孟母堂的几个大孩子与会旁听,我亦略有发言,以为中国园林芳草乔木,若稍加引缀异域花木,犹不失中国园林,若满目旷平草野,尽是他乡风色,诗韵不存,神焉何往,此论亦得先生肯定,只是此次见面,先生仍有天涯行尘,令人不忍,有心之处,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为先生支付了当日聚会之午餐费用,这便是我见先生的最后一面。后来曾在电话里表露有意邀先生来上海居住,后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延请,致使先生落身郊荒,虽曰耕读,风雨所侵,焉能久而不病,病而未能时治,终然殒命,令人痛心和自责。竟然在先生离世一月有余,我方知消息,此前竞无有过问,责罪之深,为今生遗憾。 观先生之文章,天地氤氲之气磅礴,这也是先生人格之写照。古贤以为天地立心为人生大旨,先生行宜足堪当之。天地孕育群生,造就圣贤,天地亦是儒者的必然归宿,先生魂归天地,其情其性早已化为生民之力量,终与我等相期永远。 上海孟母堂 周应之 2011年8月2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