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别论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六月初七日癸巳 耶稣2016年7月10日 一 由于百年来平等主义、女权主义恶潮汹涌,男女有别论饱受误解和攻击。平等主义以实现平等为最高追求和唯一目标,将平等扩大化,追求男女、夫妻、父子、长幼、亲疏各方面的绝对性平等,最容易导致政治、社会、家庭的平面化和无序化。 平等主义在物质方面表现为平均主义,结果产生了物质上更大的不平等,官民强弱之间贫富空前悬殊;在男女方面表现为女权主义,结果导致了男女间更大的不平等,导致百年来女性灾难特别深重。所以,有必要开展对平等主义的反思,重新审视男女有别论。 男女平等和男女有别,言各有当,相反相成。男女都是人,作为人类,人格平等,本性平等,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同时,男女性别性征、生理心理有别。有别即有差等。《易经》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不久也。”(《周易•序卦》) 《易经》把天地、阴阳、男女作为自然界的始基,夫妇作为社会的始基,即“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故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由生理条件引起自然分工,形成了男女有别、内外有分的社会家庭秩序。 在人类社会,平等与差等各有适用范畴。只讲差等不讲平等,是等级主义,无自由无尊严;只讲平等不讲差等,是平等主义,无秩序无规范。 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认为六道中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平等,可佛教并非平等主义,并不否定凡圣、男女、师徒、长幼在现象层面的差别。儒家中道,更是平等与差等的圆满统一。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礼乐制度就是为了体现差等、差别而设。 男女有别表现有三:一是尊卑有别,二是夫妇有别,三是内外有别。 二 尊卑有别,尊卑上下的差别,是天秩地序人伦的自然,并无歧视之意。《易经系辞上》开宗明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以天道和乾德为尊,以地道和坤德为卑。难道能说《易经》歧视坤元和坤德吗? 乾坤两卦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男人应学习天道,尊严高贵,自尊自重,自强不息;女性应具有坤德,谦卑逊顺,顺承天道,厚德载物。正如曾仕强所说:“贞操是男的女的都要守的,男人的贞操的表现方式跟女人的贞操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这叫做男女有别。” 坤卦象辞说:“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彖辞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这都是卑顺之德。坤卦、坤元的坤,就是顺的意思。《说卦》说:“坤,顺也。”男尊女卑,尊是自尊,尊贵,尊严;卑是,谦卑,卑逊,顺从。 坤文言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这是坤文言第四段,阐释坤卦六三爻辞,说明阴顺承阳、臣顺承君的道理。有内美而含之,有能力而辅之,有功而不敢成,不居功,所以既能善始,又能善终。《周易正义》说:“地道卑柔,无敢先唱成物,必待阳始先唱,而后代阳有终也。” 易经将地道和妻道等同起来了。天道地道有别,夫道妻道也有别。《礼记昏义》云:“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大意是说,经过敬谨慎重庄严的礼仪才去亲近她,是礼的基本原则,从而体现男女的差别,而后建立夫妇的情义。男女有了差别,夫妇才有情义;夫妇有了情义,然后父子才能相亲;父子有了亲情,然后君臣才能各得其正。所以说,婚礼是礼制的根本。 《礼记经解》云:“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五四反掉礼制,乱象频仍,后患无穷。废除昏姻之礼,男女失礼无别,夫不夫妻不妻,男暴而女怨,淫辟而情淡。 《礼记效特牲》云:“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礼记集说》引马氏即北宋马希孟说:“父子相亲,出於天性自然。而曰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何也?盖男女无别,於内则夫妇之道丧,而滛辟之罪多。虽父子之亲,亦不可得而亲之也。男女有别,然后父子有相亲之恩。父子有相亲之恩,则必有相亲之义,故义生焉。” 《大戴礼记盛德》说:“凡淫乱生于男女无别,夫妇无义;昏礼享聘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妇之义也。” 夫妇有别是人之大伦和传统文化教育宗旨之一。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孟子集注》)如果夫妇无别,就是人伦不明,教育不行。 夫妇有别体现为三纲之一:夫为妻纲。现代人对三纲五常误会甚深,不知三纲五常都具有高度的正确性和普适性。文天祥《正气歌》中写道:“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夫为妻纲,意谓丈夫要做妻子的表率,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同时对君主、父亲、丈夫的文化道德要求更高。《诗经》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意谓文王给自己嫡妻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族和国家。这就是夫为妻纲和君为臣纲的具体表现。刑通型,典范、榜样义。 内外有别,即女主内男主外。 《尚书·牧誓》把“惟妇言是用”视为纣王之一罪。武王说:“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意谓母鸡在清晨打鸣,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阴阳颠倒,会导致家破国亡。这句话在周武王时就是古人之言,可见流传之久。 《后汉纪十二章帝纪》记载:春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殿。是日,太子即位,年十岁,太后临朝。当时大臣袁宏持反对态度。他说: “非古也。易称地道无成而代有终,礼有妇人三从之义。然则后妃之在于钦承天、敬恭中馈而已。故虽人母之尊,不得令于国,必有从于臣子者,则柔之性也。夫男女之别,自然之理;君臣酬咨,通物所因也。” 王夫之在《宋论》中指出,天下有三大正义标准:内诸夏而外夷狄,进君子而退小人,男主外而女主内。如果女主外,就非正常。 例如,女人当国作主,即使女主甚贤,也不祥。宋仁宗时垂帘听政的养母刘太后,宋哲宗时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都颇有贤德,高氏还有女尧舜之称,实质上仍然利少弊多,不足为训。关此,他在宋论中有两端长篇大论,对其中利弊论之甚透。具体利弊分析不录,兹录其中两段义理阐说。在《仁宗》中他说: “不可拂者,大经也;不可违者,常道也。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道之正也。虽有庸主,犹贤哲妇。功不求苟成,事不求姑可,包鱼虽美,义不及宾。此义一差,千涂皆谬,可不慎与!” 在《哲宗》中他说: “易曰:天下之动,贞胜者也。贞胜者,胜以贞也。天下有大贞三:诸夏内而夷狄外也,君子进而小人退也,男位乎外而女位乎内也。各以其类为辨,而相为治,则居正以治彼之不正,而贞胜矣。若其所治者贞,而所以治者非贞也,资于不正以求物之正;萧望之之于恭、显,刘琨之于聪、勒,陈蕃之于宦寺,不胜而祸不旋踵;小胜而大不胜,终以烖及其身,祸延于国。故君子与其不贞而胜也,宁不胜而必固保其贞。元祐诸公昧此,以成绍圣以后之祸。善类空,国事乱,宗社亦繇以倾,亦惨矣哉!” 依据王夫之的观点,不仅武则天那样“革命性”的篡夺为祸,即使贤如宋仁宗时的刘太后和宋哲宗时的太皇太后高氏,同样有违政治之常。 男主外女主内,据说东南亚国家和不少现代发达国家仍有这种现象,日本、韩国和德国尤为普遍。这是男女有别的无意识体现,是向儒家文明的一种非自觉靠拢。洪晃女士曾提出中国社会家庭的理想模式是:男人挣钱,女人持家,并且认为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然哉。当然,男主外女主内,没必要绝对化。王夫之将“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视为三大正义标准之一,或有绝对化之嫌。 三 男女、夫妇有别,同时又有平等的一面。因为男女夫妇与乾坤、阴阳、上下一样,是统一体相反相成的两翼,缺一不可。 男尊女卑,但这种尊卑不是绝对的,就像乾坤的阴阳刚柔动静不是绝对的一样。天行健,天道健动,但动中有静,有“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的特征,动静合一;地道则静中有动,柔而能刚,《文言》说:“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云。同样,尊者必能谦卑,卑者必有尊严,尊卑相反相成。 儒家尊卑论有两层义:一尊者宜尊,卑者宜卑,尊卑有别,不可齐一;二尊者有卑,卑者有尊,尊卑统一,不可割裂。罗辉《略论仁本主义辩证法之尊和卑的统一》就此问题展开阐说,思深义精,读者可以参看。男女之尊卑也是如此,既尊卑有别,又尊卑统一,男尊而能谦虚,女卑而能自重。 有下方有上,有阴方有阳,有妇方有夫。夫妇既有差等又讲平等。《礼记-内则》:“聘则为妻”,郑注:“妻之言齐也。以礼聘问,则得与夫敌体。”敌体,意谓彼此地位相等。《释名》:“妻,齐也。”《说文》:“妻,妇与夫齐者也。” 所以,妻子固然要尊重丈夫,丈夫同样要尊重妻子。孔子说:“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礼记·哀公问》)《孔子家语》中也有类似的话:“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也。”君子无不敬,包括尊重妻子。 儒家有有娶妻亲迎、男下于女的规定。男子亲到女家迎亲,男扶女上车,赶几步车,再跑回家迎候门外。(《仪礼·士昏礼》)纪侯派大夫代他迎亲,非礼也,《春秋》讥之。《易》赞乾坤之元,《诗》列关雎为首,《春秋》讥不亲迎,重妃匹也。2016-7-9余东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