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新著《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上架·金纲《儒学论“孝道”》 (2015-9-18) 整理者:冷长安 来源:儒家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八月初六日丁酉 耶稣2015年9月18日 #儒家每日快评# @吴钩 : 【新书《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已在各网店上架】我写的不是顾影自怜的学术文章——宋朝文明需要让更多人看到;但我也不希望将文章写成“×朝那些事儿”的文化快餐。我更愿意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写更有可读性的文字。 @李竞恒-花雕酒: 【贺吴钩新作出版】华夏究竟有没有独立起源的自由传统?感兴趣的朋友看过来。吴兄多年致力于宋史的研究,从政治史、司法、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切入,旨在探究一个核心问题。祝贺吴兄新作出版。 #其他精彩微博# @山听风_s16: 【道统】从小家到大国,建立社会秩序和伦理,自我规范和社会监督,此为现代语言解读儒家之道统。一个国家的文明,在于文化根基,崇尚知识与文化,则百业顺畅国泰民安。文革是一次反文化运动,领袖权力意志至高无上,破坏社会政治经济秩序,推翻传统文化,突破道德底线,制造人伦悲剧。德治为规,法治为矩。 @均豪企业: 【教师节】中国自孔子始,培养出来尊师重道的思想,流传至今。这不仅是对育人者经验的尊重,也是对真理的敬畏。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们时刻都要学习,那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心态,才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何光顺: 【师生】有人只知夫子有教无类,不知道夫子也选择学生,如不能举一反三的下愚,孔子则不教。有人甚至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亦大谬?上帝也不能独力救世人于罪孽,又何况老师?《礼记》云:“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古之师者可择乎学生,今之师生徒有师生之名,故传道求学之难,亦可知也! 金纲(@老金曰): 【金纲《儒学论“孝道”》】我来谈“孝道”这个古老的话题。我知道这个话题会让“理中客”与“小清新”们“倒胃”。简言之,我所做的“汉语纯洁化个人运动”,是远离你所熟悉的话语模式和存在结构的,我的意义,在百年时论之外,也在“你们”和“他们”之外。 @L数往知来者: 【评“祭孔礼服不宜称‘汉服’”】今人祭孔之服不过戏服而已,儒家在蹈行,不在穿戴。哀公曾问于孔子:先生穿的是儒服吗?孔子对:我少年之时居于鲁,穿“逢掖之衣”,长大后居于宋,戴“章甫之冠”。我所闻听,君子之学深博,服冠入乡随俗,不知道什么儒服。孔子一口气数出十七种儒者之蹈行,哀公闻之,终生不敢以儒为为戏。 @吴钩: 【超级商人】可以说,宋朝时,国家扮演了一个“超级商人”的角色,自由主义者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但历史地看,近代化的商业引擎,离不开以国家之力来启动。一个对商业发展无动于衷、碌碌无为的政府,比如朱元璋建立的明政府,真的更有利于近代化的扩展吗?(这个问题仅仅限于近代化的启动时期) @慕朵生: 【时局浅见】是的,中国到了一个关键时候,到了考验我们每个人智慧、勇气和毅力的关键时候。文革思想正在卷土重来,左派正在表演回光返照式的最后疯狂~~有时打着改革的旗号。犹记邓公反复嘱托:防止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关键时候,是否沉默,何种反应,取决于我们对人性、尊严以及高贵的判断与抉择。 @斯文V: 【改革】百年近代史上,每逢改革到一定程度,需要文化、道德重建的关键时刻,总有以“西化”、“现代“的思潮出现,以“进步”为名,反对文化道德建设,行祸国之实。而这种言论总是有一定的迷惑力,因为它能打动国人一种敏感的情结——即“西方两百年辉煌”与“百年屈辱”,把一切弊病归之于传统。 @明夷_庚申: 【信心】我可能比很多身边朋友对中国的复兴更有信心,但我也更不急,病去如抽丝,説对的话,做对的事,良治就慢慢在生长。 @余东海三世: 【主义】主义有优劣之分,正邪之别。自由可以主义,自由主义的哲学背景是个人主义,涵盖西方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道德可以主义,儒家仁本,佛教佛本,道家道本,都属道德主义范畴。仁本主义是最为优秀中正的道德主义,优于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刘青衢: 【义理】心有忧患恐惧则不得其正,不正则生道衰,而观景或兴于景,处物或感于物,初之偏滞竟有复于正者,何也?天道流行必以正,人物各有其正,人不正则就正于物理,物不正则就正于人道,道理相通而用为人物之性,故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其此之谓也。 @刘青衢: 【义理】与天地合其德,先天弗违,后天奉时,此圣人之所以圣也,天道全成而为人之极也,其生也广大。就其达己而言,则大中至正精纯溥博,就其济众而言,则开物成务和乐亿兆,就其流传而言,则创制立法垂范不朽。若庸常则达己而有不正,济众而有不逮,流传而有不远,其生也狭小。圣凡之生,大小有差,可不辨乎! (责任编辑:admin) |